一、落實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審查決議情況
(一)加快提升經濟發展水平。(1)大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以“三重一創”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優勢領域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和創新體系,編制實施省級半導體基地新三年建設規劃。實施80個工業企業技改再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示范項目,系統推進礦山綜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制定新基建實施方案。制定實施《2020年全域旅游發展行動計劃》《九華山青陽縣旅游聯動發展工作方案》。(2)推動東部三區協同發展,出臺實施方案,加快規劃、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要素資源配置等五個領域42項任務實施。(3)制定實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年度行動計劃,編制半導體、化工新材料產業招商路線圖,開展招商項目集中簽約、集中開工、集中投產等各類“攻堅”行動8次,積極推進與長三角地區園區合作共建。
(二)著力增強發展動能與活力。(4)貫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優化營商環境20個專項提升行動。高品質打造市縣兩級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自助服務區。出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聯合預審辦法(試行)》,實施招商項目全過程閉環管理。(5)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及時出臺應對疫情促進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15條政策,開展“戰疫江淮 貸動未來”等系列融資對接活動。常態化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行動。(6)深化金融改革發展,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大力開發金融創新產品。(7)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制定實施全市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市開發區、高新區改革,實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全員聘任(用)和績效工資制。出臺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三)加快城鄉融合發展。(8)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施農業特色優質產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舉辦首屆“池州生鮮”農林特產推介會暨年貨節,青陽縣成功創建九華黃精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石臺縣仙寓鎮、東至縣洋湖鎮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9)促進縣域經濟特色發展,支持東至縣、石臺縣建設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指導縣區積極培育省級特色小鎮。(10)推進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10.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12.44萬畝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專項治理,扎實推進農村改廁、垃圾和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三變”改革,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積極探索農村閑置宅基地、閑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四)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11)深入推進“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行動”,有效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打好四季攻勢,強化重點督辦,推進排浪攻堅,健全“五防”機制。(12)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 主動承擔全省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全面完成65蒸噸/小時鍋爐超低排放改造、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省級以上開發區集中供熱改造、建筑工地揚塵整治。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13)修訂完善“1+9+N”風險防范實施方案,持續開展P2P和各類交易場所整治,深入開展國有擔保公司追償挽損專項行動,加快恢復擔保功能。嚴格執行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4)全面完成33項民生工程和8件民生實事,策劃開展音樂、非遺等7個系列文藝沙龍以及線上教學、閱讀征文等活動。(15)推進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疫情防控四級管理體系,織密社區防控網。省衛生城市創建通過評估驗收。扎實推進緊密型醫共體(醫聯體)建設,推動5家醫院與省內外11家三甲醫院建立??坡撁?,市疾控中心與上海長寧區、南京雨花臺區等6家疾控中心建立共建機制。(16)深入實施“創業池州”行動計劃和職業能力提升行動,精心打造就業脫貧、就業扶持和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安置保障等3個就業工程。(17)積極開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試點市建設,實施學前教育促進工程。加強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開展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優化城鄉學校布局,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18)健全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統籌推進“智慧社區”、農村社區示范項目。集中實施一批殯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項目。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完善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咬定目標不松懈、破解問題不松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經濟運行穩定恢復。(19)主要指標逐季好轉,GDP一季度下降5.4%、二季度迅速恢復到正增長并逐季回升,全年增長4%;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逐月回升,全年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0)落實“六穩六保”成效顯著,糧食總產63.3萬噸;城鎮新增就業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控制目標,完成年初計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4.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7.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于控制目標。
(二)工業經濟增量提質。(21)新增規上工業82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自2020年9月份起領跑全省。電子信息、智能教育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成功創建精細化工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22)發展質量持續改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8.6%,較2019年底提高7.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達153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1%。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40.8%。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3個。鉅芯半導體獲批省級新型半導體材料專用功率器件工程研究中心。(23)發展后勁不斷增強,海螺四期、古纖道紡絲織造、金池高精度銅板帶等15個5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開工建設,華宇封測產業園、銅冠銅箔三期、駿智新能源產業園等15個5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建成5G基站1000個。
(三)市場消費加速回暖。(24)文旅產業有序復蘇,長三角康養旅游嘉年華暨池州養生“硒”游季等各類線上線下旅游健康推介活動順利舉辦,新獲批2個文旅康養省級特色小鎮和2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青陽縣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石臺縣鄉村旅游獲批全省第二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預計全年旅游接待游客量、旅游總收入穩步回升至去年同期75%左右。(25)傳統消費平穩恢復,新增限上企業103家,遠東國際商業綜合體運營。“池州消費季”活動順利開展,507個線下門店累計實現銷售額1.02億元。(26)云展、云端購、直播帶貨等新興銷售和無接觸式消費快速發展,建成運營電子商務產業園6個。
(四)抓項目穩投資成效顯著。(27)累計組織“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1批次、94個項目,總投資495億元。54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0億元,170個項目開工建設,88個項目建成投產。78個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28)重大基礎設施推進成果豐碩,池黃高鐵池州段全線開工,完成投資11億元。合池高鐵列入長三角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池州長江公鐵大橋納入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池祁高速池州—石臺段路基工程基本完工,G318池州至殷匯等4條國省干線全面開工,青通河航道整治全面完成,九華山機場改擴建工程場道施工進展順利。農村公路擴面延伸643公里。(29)能源保障投資增強,池州電廠二期列入省“十四五”第一批煤電建設計劃,建成220千伏政源變、阮橋變,110千伏蘭溪變、新湖變等輸變電工程,東至木塔100兆瓦風電、烏沙40兆瓦漁光互補等項目并網發電,石臺抽水蓄能電站積極推進。
(五)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提升。(30)現代化中等城市加快打造,全面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條例,完成濱江區域生態修復規劃暨重點區域詳細規劃,完成5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城市停車位2600個,新建綠道10公里,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188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1個。開通池州—樅陽公交。(31)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完成2.3萬戶改廁任務,衛生廁所普及率85.8%。完成8個鄉鎮政府駐地和71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15個村入選省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32)完成水利投資4.15億元,實施6條中小河流治理、6處水土保持、5處小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完成水利水毀修復任務1313處。長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干流堤防防洪能力提升等項目前期加快推進。(33)以茶葉、九華黃精、秋浦花鱖、皖南土雞為主的農業特色優質產業加快發展,6個基地入選省級第一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示范創建名單,獲評“中國鱖魚之鄉”稱號。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年產值突破5億元龍頭企業2家,新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448個。
(六)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34)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穩步推進,實現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一證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同步核發,處置“三類”用地1.1萬畝,啟動“標準地”改革試點。新增技能人才1.7萬人。通過定向發行、短期融資券、首發上市等直接融資13.6億元,6支基金累計投放24.5億元?;窘ǔ墒姓赵浦行模?/span>政務數據實現100%歸集,社會和經濟數據歸集率84.6%。(35)外貿外資逆勢增長,第六次上榜中國外貿百強城市,5家保稅倉庫貨物量值全省第一,安徽江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籌建工作加快推進。中韓(池州)國際合作半導體產業園揭牌建設。(36)開發區活力不斷迸發,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發展態勢向好,“基金+產業園”模式引進新興產業項目13個,池州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80億元、申創國家級高新區邁入沖刺階段,東至經開區獲批省級化學原料藥基地。(37)招大引強成效明顯,總投資113億元的寶鎂輕合金項目順利落戶,新引進古纖道紡絲織造、西恩鋰電池回收及綜合利用技改擴規、廣信農化年產30萬噸聚碳酸酯等3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
(七)民生福祉得到新提高。(38)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取得新成效,石臺縣如期高質量摘帽。累計發放穩就業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2.28億元,1336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全部轉產轉業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62人。(39)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市全民健康(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等項目建成使用,市婦幼兒童醫院、市人民醫院外科綜合樓基本建成。沿江路小學、開發區幼兒園主體完工。22塊社會足球場全面完成。2020池州馬拉松等重要賽事成功舉辦。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國家試點圓滿完成,引進3家品牌化養老服務企業,3家養老服務業機構列入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錄,市智慧養老綜合大數據中心和222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建成運營。(40)城鄉社會網格服務管理實現全覆蓋,貴池區南湖社區等4個社區入選省級第三批城鄉社區示范點。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新勝利,佛教商業化治理持續取得新成效,群眾安全感穩居全省前列。
回顧極不平凡的2020年,全市上下勠力同心,以頑強的拼搏意志和極大的智慧勇氣應對多重困難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難能可貴、彌足珍貴的成績。但是,因新冠肺炎疫情、災情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統計方法調整等客觀因素疊加影響,與全省和其他市一樣,我市多數主要經濟指標未能實現年初預期目標。與此同時,我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經濟總量偏小,制造業競爭力偏弱,創新能力不足,開發區形象力支撐力影響力不強,中心城市首位度低,縣域經濟實力薄弱,環境容量和能耗等要素制約突出,基礎設施結構性短板依然存在,對外交通不夠便捷、市域交通不夠均衡,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仍有欠賬,社會治理還有弱項,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還有差距。
三、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和重點工作
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9%,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能耗及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努力實現全年發展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提升產業實力和競爭力。(41)抓好以半導體為主陣地的新興產業培育,建立重點產業“群長制”,實行“一群一策一方案”,推進安芯電子5-8英寸晶圓、芯元基半導體材料、大衍半導體二期等項目建設,力爭省級半導體基地產值突破百億元。加快推進小分子靶向藥、精密滾珠絲杠副等項目創新技術產業化,力爭新增省級重大工程/專項1個以上。用好新基建賦能,實施250個技改項目、建成50個示范項目。(42)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建5G基站500個以上,開工金山云感知城市(皖江)總部、啟明星辰皖南安全運營中心、迪樂姆創新教育等數字產業項目,引進一批數字經濟核心企業,實現20戶企業登云,實施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改造項目6個以上。推動非礦、建材等行業實施一批無人值守、集中控制、遠程控制等新技術項目。(43)加快申創國家高新區,積極爭取省“一室一中心”項目布局池州,支持組建富硒、鋁基材料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引進3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凈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二)打造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44)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質,建設韌性城市,制定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先行啟動市檔案館、游泳館、全民健身中心和圖書館等場館建設。完成168個老舊小區改造和4449套棚戶區改造。新增停車位2100個,建成城市綠道10公里。完善市區一體、市縣互聯的城市管理服務平臺。推進現代化濱江產業新城規劃建設。(45)推進以縣城為主體的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堯東一體化,加快舜城新區開發建設,統籌石臺縣老城區有機更新和新城區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青陽高鐵新區。加強大渡口、殷匯、七都、陵陽等區域中心鎮建設,規劃建設南部山區中心鎮,培育提升一批省級特色小鎮。(46)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年完成交通投資約40億元。力爭開工池州長江公鐵大橋,加快推進池黃高鐵、東至經開區鐵水聯運設施聯通、九華山機場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建成池祁高速池州—石臺段、G318池州—殷匯和G318南陵界—木鎮段,開工S358青陽—紅石改建項目,完成秋浦河航道整治。
(三)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47)啟動新一輪開發區總體規劃修編,推動每個開發區圍繞主導產業引進一個地標性產業項目、牽手一個高校院所、共建一個“園中園”、打造一個戰新基地、培育一個5年內上市公司。(48)實施基礎設施優化、環保安全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四大工程”,開工清溪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有序實施既有路面電網、通信網絡、架空線入地工程,推進東部三區5G網絡全覆蓋,加快“三甲”醫院落地,積極引進一批金融保險、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49)推進開發區法定機構改革試點,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完成開發區區域評估,全面推行“標準地”改革。
(四)持續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50)完善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領導聯系、連續調度、專班推進等工作機制,實施市重點項目500個以上,開工140個以上,建成8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超350億元。(51)強化重大項目攻堅,開工寶鎂輕合金、池州電廠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海螺四期、文香智慧教育、中基恒光、青陽高端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建成起帆特種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博納新材料等項目。聚焦“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新增項目儲備1000億元以上。(52)圍繞濱江產業新城、老城區濱江片區、天堂湖片區開發建設,編制實施土地征收成片開發2021年計劃,市本級擬開發規模500公頃。進一步落實“三個走”等項目工作機制,實施重點項目要素并聯審批、平行作業。建立土地儲備項目庫,統籌平衡重點項目土地資源。發揮好專項債和各類投資、產業基金作用增強項目資金融通能力,推進華爾泰、銅冠銅箔、安芯電子IPO進程。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力爭凈增銀行信貸150億元。(53)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打好降本減負、惠企助企政策“組合拳”,完善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機制,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五)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54)推深做實重點領域合作,大力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縣區對口合作、園區共建合作,鼓勵優質企業加入長三角相關產業聯盟,建設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平臺。參與長三角醫保互聯互通,推進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對接和長三角“線上+線下”養老服務地圖共享。加快“風光水火儲”等一批能源項目建設,協同打造長三角綠色能源基地。積極加入合肥都市圈。(55)積極承接安徽自貿試驗區溢出效應,爭取東部三區納入安徽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依托中韓(池州)國際合作半導體產業園精準對接韓資、日資等外資企業,新增1個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快集中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申報,推進九華山機場一類航空口岸對外開放申報。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56)提升招商引資實效,繪制主導產業產業鏈招商地圖,支持運用產業引導資金、股權引導基金等產融結合的資本招商新模式。建立健全靶向招商、項目預審、過程推進、政策兌現和后評估機制,全年新引進省外億元項目180個以上。
(六)高質量發展文旅健康產業。(57)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深化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建設,完善市縣山企旅游聯動發展機制,推進五溪山色二期、獅子峰景區、秋浦河田園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建設,聯動創建東九華省級旅游度假區,推進杏花村文化旅游區整體開發運營,加快牯牛降創建國家5A級景區,全面對接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全年接待游客量和實現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9%、8%以上。(58)高質量發展大健康產業,深化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試點,打造一批醫養結合綜合體,推動九華山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提質升級,建成1-2個省級健康養老服務業集聚區。(59)提高服務供給質量,合理規劃建設高端城市商業綜合體,推進以高端品牌為代表的中駿世界城大型購物中心、以新能源高級智慧社區為代表的普基新能源等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推動品質夜市和夜間經濟集聚區建設。加快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支持大渡口規劃建設快遞企業區域服務園區,推動韻達區域總部落地。
(七)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60)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建高標準農田14萬畝,糧食總產量65萬噸左右,加快大型生豬養殖項目落地,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以上,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個以上,茶葉、九華黃精、秋浦花鱖、皖南土雞4大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產值80億元。(61)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完成2020年度57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任務,新建4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實施農村改廁1萬戶,動態清零農村危房,新創建1個糞污資源化利用和長效管護機制示范縣。(62)開展新一輪“一規四補”水利建設三年行動,實施白洋河下游段、黃湓河出口段防洪治理工程,力爭開工長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工程,實施普豐圩堤防加固工程等4處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東至縣楊墩站、勝利閘2處水閘拆除重建工程。(63)增強農業農村活力,鞏固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高質量開展東至縣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國家試點,新增集體經濟強村26個,再消除經濟薄弱村30個。
(八)全面推動綠色發展。(64)落實《長江保護法》,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池州)經濟帶,加快建設沿江生態綠色廊道。圍繞“六無四清”目標,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計劃。(65)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級版,加快長江防護林建設,實施升金湖、平天湖、十八索等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露天礦山和尾礦庫復綠工程,積極申報和爭取升金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環湖生態廊道、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和基礎能力提升等項目。(66)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嚴格實施能耗雙控制度、項目節能審查制度。重點耗煤企業“一企一策”減煤任務完成80%。加大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力度,嚴格執行開發區新建項目土地投資強度和預期畝均稅收標準。推進大中型灌區實行節水灌溉改造、城鎮供水管網節水改造和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
(九)改善人民生活品質。(67)強化項目帶動,分類調整優化現有幫扶政策,保持財政投入力度整體穩定,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規劃、政策、組織、人才、產業等方面有效銜接,切實鞏固脫貧成果。健全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推進易返貧致貧人口動態清零。(68)全面落實穩就業政策,常態化推進“接您回家”“2+N”招聘等就業促進工程,加快建設就業扶貧驛站、扶貧車間等載體,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和就業扶持民生工程。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工作。完善縣、鄉、村居家養老“三級中心”設施和服務功能。(69)推進沿江路小學、人民路小學高年級部等項目建設,實施市一中改造提升。完成市級、縣級醫院標準化發熱門診改造,建成市人民醫院外科綜合樓和傳染病區、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規劃建設市精神康復福利中心。開展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組織慶祝建黨100周年精品創作和文藝展演。(70)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實施數智化社區、公共法律服務自助超市、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等項目。加大培育社會組織力度,發展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糧食能源安全、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指導,虛心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建議,全面落實本次大會通過的各項決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奮力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三優”池州,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附: 1. 專欄1-8
2. 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