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11341800003280140M/202401-00058 組配分類: 媒體解讀
      發布機構: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主題分類: 綜合政務
      標題: 【中安在線】安徽池州:曬出“成績單” 亮出“施工圖” 文號:
      成文日期: 發布日期: 2024-01-22
      廢止日期:
      【中安在線】安徽池州:曬出“成績單” 亮出“施工圖”
      發布時間:2024-01-22 08:15 來源:池州日報 瀏覽次數: 字體:[ ]

      全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1億元,增長10.8%;凈增‘五上’企業221家、總數突破2200家,全市開發區營收突破2000億元;寶鎂輕合金項目成功‘出鎂’,星河動力首枚液體火箭總裝下線,4個5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開工建設……”1月16日,池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池州市代市長賀東作政府工作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過去一年,池州市真抓實干、奮勇爭先,保持了“增速居前列、人均爭上游”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建設縱深推進,池州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過去一年,池州聚力高水平保護,生態魅力持續提升。空氣質量、水質綜合指數繼續保持全省前列,PM2.5平均濃度32.1微克/立方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完成省控目標。創成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綠色中國行安徽首站走進池州,河湖長制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石臺縣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池州人民最具幸福感的公共產品。

      過去一年,池州聚力高品質城鄉,功能活力持續提升。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池黃高鐵進入聯調聯試階段、杭黃池旅游黃金大通道即將貫通,融圈入群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加快東部產業新城融合發展先行區優化提升,“三橫五縱”主干路網框架成型、“三河五湖”現代水網加快建設。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覆蓋率達到80%。

      過去一年,池州聚力高效能治理,內生動力持續提升。10項暖民心行動和50項省定、10項市定民生實事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前三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2%、8.6%,均居全省第4位。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位居前列,城市信用監測進入全國前二十。群眾安全感居全省第1位,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過去一年,成績可圈可點。新的一年,池州怎么干?在本次大會上,亮出了“施工圖”。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池州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年。根據報告,池州市提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著力推動經濟穩定增長、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著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打造山水秀美生態強市、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八個著力”,池州現代化建設“施工圖”清晰明了。

      經濟發展方面:引進省外億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75個、建成60個;深入實施“五上”企業倍增行動,新增“五上”企業210家以上;加大龍頭、鏈主企業培育力度,力爭再新增百億級企業1家、10億級企業5家;強力推進企業上市,聚焦“業績、創新、合規”開展提前服務、精準服務,力爭首發上市2家、報會在審2家、完成股改10家。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實施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凈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580家以上;實施省級半導體產業基地新三年建設行動,加快補齊大尺寸晶圓制造短板,實現產值260億元以上;以寶鎂項目投產為牽引加速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爭創省級輕合金戰新基地,帶動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750億元;制定實施大黃山建設池州方案,重點打造環九華山、主城區、沿秋浦河、環升金湖4大板塊,實施20個重點文旅項目;推動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會議會展、運動休閑、康養度假三大特色業態,積極拓展會展資源,舉辦全國性、專業性展會論壇5場以上,加快打造區域性會展中心;開工建設平天湖綜合物流園,加快縣級冷鏈物流集配中心建設,加快發展商務咨詢、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5%;一以貫之抓實開發區“九件事”,打好“園區三年翻番”收官戰,開發區營收突破2300億元。

      鄉村全面振興方面:加快13個精品示范村116個項目建設,新建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70個、美麗宜居自然村380個,完成農村改廁6200戶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40%、100%;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13萬畝,發展設施蔬菜1.7萬畝;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建成省級長三角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4家。

      山水秀美生態強市方面: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啟動全市濕地保護規劃編制。實施國土綠化提質行動,營造林36萬畝;發展壯大新能源、循環經濟、水產業、林產業、硒產業、農產業等生態綠色產業,建成運營竹制品收儲交易中心、竹生物質循環產業園,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全面實施循環化改造;推動GEP核算成果應用,大力開發森林碳匯,爭創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統籌推進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困難人員就業幫扶,開發公益性崗位2000個以上;持續優化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3家,完成適老化改造1000戶以上,村級養老服務站建設覆蓋率達45%。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新增托位900個;完成新一輪教育布局規劃,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4所、公辦幼兒園3所,加大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力度;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培育引進數字創意、演藝等新興文化業態,新增規上文化企業10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家以上。(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