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11341800003280140M/202408-00018 組配分類: 媒體解讀
      發布機構: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主題分類: 交通運輸
      標題: 【池州日報】“四好農村路” 串起發展新希望 文號:
      成文日期: 發布日期: 2024-08-08
      廢止日期:
      【池州日報】“四好農村路” 串起發展新希望
      發布時間:2024-08-08 08:26 來源:池州日報 瀏覽次數: 字體:[ ]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全市“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村公路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產業路、幸福路、連心路 ——

      “四好農村路” 串起發展新希望


      圖為升級改造后的石臺縣X210七里塢至仙寓山段公路。通訊員 丁長杰 攝

        
        綠樹成蔭,鳥鳴陣陣。行駛在池州市青陽縣陵陽鎮“四好農村路”上,一條條“暢、潔、綠、美、安”的農村公路縱橫交錯,“交通線”化作“風景線”,勾勒出“通村暢鄉、村村相連”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全市“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村公路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產業路、幸福路、連心路。在池州,一張安全、便捷、高效、美麗的現代化農村公路網絡正在茁壯成長中延展筋骨。
        以路興業

      農產品出村入市
        “路通到了家門口,村民出行方便了,茶葉的銷路也打開了。”近幾年,東至縣木塔鄉畬獅村“白梅花尖”“白梅云霧”等茶葉品牌名氣越來越響,“我家的茶葉年收入從6年前的9千余元,上升到現在的5萬余元。”木塔鄉畬獅村白梅組村民吳秋安高興地說。
        畬獅村的白梅、高山村民組,坐落在海拔500-700米的高山上。在“四好農村路”建成之前,山里交通不便,這里產的高品質茶葉基本上只能自產自銷。
        2020年,該縣對木塔鄉畬獅村原有的道路進行了改造提升。歷經近一年的建設,畬獅村一條7.5公里的“四好農村路”正式通車,平坦的公路不僅縮短了村民們出行的距離和時間,也有力推動了當地的茶葉產業發展。
        村因路而興,民因路而富。借助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網,畬獅村的茶葉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
        不只是木塔鄉畬獅村,堯渡鎮高嶺村村民也深刻體會到“交通先行”的道理。
        2020年至2022年,該鎮共新建道路26.6公里、修復道路11公里,全鎮20戶以上自然村落全部通硬化路,30個建制村全部通上了公交車。
        依托通達便利的交通優勢,高嶺村大力發展“三條嶺梨園”品牌農業和觀光旅游業。目前,全村建有休閑觀光梨園近800畝,今年預計精品梨產量可達12萬余斤。在今年的東至縣第三屆花朝節上,吸引各地游客萬余人前來。
        隨著一條條農村公路建成,我市“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快遞服務進戶”多種運輸服務“最后一公里”被逐步打通,農特產品銷路不斷拓寬。全市建成省級農村電商示范鎮11個、示范村23個、農村電商服務網點487個,全市農村電商、快遞年交易額40多億元。
        以路促游

      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盛夏時節,石臺縣大演鄉白石嶺迎來了夏季清涼避暑熱。一到周末,駕車到此的游客絡繹不絕。
        “一路開車過來,秋浦河沿線的風景真美,石臺本地菜也很好吃,果然這一趟沒有白來。”從合肥到此自駕游的游客余金燕說。
        “現在村里的路修得很好,人居環境大大改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嚴綱葉告訴記者,“我把家里的一部分房間改成了民宿,一年光接待游客住宿收入就有3萬多元。”
        通暢無阻的農村公路讓我市越來越多的“世外桃源”走出“深閨”,隨著鄉村旅游的火熱,一個個偏僻村落成為熱門旅游地。
        石臺縣磯灘鄉溝汀村以前道路不暢,游人進不來,村民守著美麗生態“金飯碗”卻沒錢賺。2022年,該縣啟動磯灘鄉濟寧至外重陽公路升級改造工程,總投資1444.67萬元,全長4.55公里,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這條路修好后,大大提高了來我們景區的游客轉乘效率,給我們增加了不少游客。”石臺大峽谷漂流項目負責人坦言。
        夏日里,石臺縣“綠野仙蹤”騎行道人氣爆棚。該騎行道起點自縣城硒都會客廳,經過塘田街、新塘村、四清村、新聯村至白石村終點,途中經過橋梁、水壩,美麗風景各不相同,吸引了不少騎行愛好者前來“打卡”。
        據了解,全長20公里的“綠野仙蹤”騎行道,充分利用了沿途地形、地貌、植被、水體等要素,在道路沿線打造各類景觀節點。同時,該縣曾連續承辦2022年皖美山水騎行賽和2023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大型賽事等活動,探索走出了一條“美麗公路+體育賽事”的新路子。
        近年來,我市以皖南交旅融合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為契機,努力打通庫山原生態文化休閑度假區、九華大峽谷等8個文化旅游項目交通動脈,暢通320余家民宿、年接待游客5300多萬人次。

      以養促暢

      鋪就發展快車道

      農村公路分布廣、線路長、管理難度大,多元發力、長效管護是關鍵。
        新一輪“四好農村路”建設以來,全市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257公里,危橋改造36座,生命安全防護工程455公里,養護工程813公里,累計投入約18.3億元。
        在青陽縣朱備鎮將軍村,公路干凈整潔,兩旁行道綠植挺拔蒼翠。路邊“路長制”公示牌上,醒目地標注著線路名稱、養護責任人和聯系電話。
        將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賢俊兼任本村路長,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巡路、護路,查看路域內基礎設施完好情況等。“農村道路如同農民臉面,事關農村行車安全,必須管護好。”牛賢俊說。
        “我市各縣區均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路長制體系、成立了縣、鄉兩級路長辦公室,縣鄉村三級路長構建率、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公示牌設置率、路長制規章制度制定率、路長巡查機制運作率均達到100%。”市農村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許勇介紹。
        近年來,我市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覆蓋廣度、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農村公路管養里程突破8050公里。我市成功創建“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實現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覆蓋;青陽縣、石臺縣先后成功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青陽、石臺、東至縣先后獲“安徽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等稱號。“今后我市將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真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致富路、便民路、風景路、幸福路,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許勇表示。
        通達四方的發展路、連接城鄉的致富路、跨越山河的安全路……越鋪越密、越建越好的“四好農村路”,必將成為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