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11341800003280140M/202408-00073 組配分類: 政策文件及解讀
      發布機構: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標題: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實施意見 文號: 皖政辦秘〔2024〕54號
      成文日期: 2024-08-12 發布日期: 2024-08-23
      廢止日期: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24-08-23 11:00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瀏覽次數: 字體:[ ]

      皖政辦秘〔2024〕54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鞏固提升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推進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保障長江十年禁漁行穩致遠,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2412 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強聯合執法監管

      省、市、縣健全指揮順暢、行動迅速、保障有力的聯合執法機制,充分發揮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聯合指揮部作用,推動專項執法行動與日常執法監管相結合,依法嚴厲查處“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捕撈和收購、運輸、加工、銷售、利用非法捕撈漁獲物及其制品等行為,嚴厲打擊組織化、團伙化、鏈條化等重大涉漁犯罪行為,形成水上打、岸上管、市場查的有力震懾。加強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執法力量整合,加大與長江海事、長江航運公安等駐皖中央直屬機構協作聯動,推進長三角地區、省市縣交界水域、長江干支流協同治理。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實化聯合執法工作,加大對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問題突出區域掛牌整治力度,強化對重點違法行為人的失信聯合懲戒。

      二、防范涉漁風險隱患

      由市人民政府牽頭成立“三無”船舶聯合認定小組,加大對在禁捕水域航行、停泊“三無”船舶(包括大馬力快艇)的管控整治力度,依法查處涉漁行為。加強鄉鎮自用船舶登記備案、用途標識、規范運行等管理,簽訂不得從事非法捕撈承諾書。督促科研、營運、巡護以及公務等船舶所有人、使用人落實禁捕規定。全面清理禁捕水域非法網具,加強對禁用漁具制作銷售環節的監管,依法取締黑窩點、黑作坊。有關市、縣(市、區)要制定天然水域垂釣管理辦法,有條件的地區可依法探索實名注冊垂釣備案制度,發揮垂釣行業協會自治管理作用,引導休閑垂釣合法化、規范化開展。依法查處在禁漁區和禁漁期內垂釣、破壞水生生物資源的垂釣、釣獲物買賣交易以及利用或者變相利用垂釣進行捕撈的行為。

      三、健全群防群控機制

      完善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細化網絡單元,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巡查管理,消除監管盲區。發揮鄉村基層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及“護漁員”協助巡護作用,強化一線力量。加強水產品加工經營、交易市場及廣告監管,落實食用農產品索證索票溯源制度,加大長江禁漁宣傳力度,拓寬暢通舉報渠道,推動漁政舉報電話與 110 聯勤聯動,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設立有獎舉報,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四、強化執法能力建設

      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六有”標準(有健全執法機構、有充足執法人員、有執法經費保障、有專業執法裝備、有協助巡護隊伍、有公開舉報電話)建設,確保人員力量與職責任務相匹配。規范執法著裝、證件和標識,依法為執法人員、協助巡護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規范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障禁捕執法水上執勤辦案工作條件。加快禁漁執法裝備設施建設,推動執法船艇、無人機、雷達光電監控等現代化執法裝備在禁捕水域合理布局、有效覆蓋,構建違法行為及時發現、響應和處置的執法機制。

      五、提升安置保障水平

      依托省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系統,定制推送就業創業信息,常態化提供政策保障服務。組織基層干部結對幫聯,引導各類用人單位積極吸納退捕漁民,扶持自主創業,用好公益性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開展針對性、實用性、訂單式技能培訓,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圍。持續落實養老保險繳費補貼政策,引導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按時繳費、長期繳費、有條件的按高標準繳費,及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六、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保障范圍或實施臨時救助。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農村等部門要信息共享、加強比對,開展退捕漁民樣本跟蹤調研,重點排查未納入社會救助的困難漁民家庭,優化完善針對性幫扶措施。積極探索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

      七、加強重點物種保護

      系統保護安徽境內長江江豚、中華鱘等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及代表性物種,推動野外自然種群就地保護,提升安慶西江、銅陵夾江江豚遷地保護區管理水平,優化群體遺傳結構,穩定擴大種群規模,做好極端天氣下應急保護和救助。強化國家及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宣傳,推動水生野生動物保種、繁育、收容救護能力建設,依法開展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特許管理,嚴厲打擊涉水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水生外來入侵物種管控,建立健全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復等全鏈條防控預案,推進水生外來入侵物種綜合治理。規范民間、宗教放生(放流)活動,嚴禁向開放水域放流外來物種、人工雜交種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科學開展增殖放流,逐步擴大珍稀瀕危物種、區域性物種增殖放流規模。

      八、推進重要棲息地修復

      統籌開展重點水域水生生物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棲息地狀況調查,適時發布重要棲息地名錄及其范圍。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對水域開發利用的規范管理,嚴格涉漁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專題論證,優化選址選線,落實生態保護和補償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影響。加強河湖水系生態修復,采取江湖連通、生態調度、生態基流、灌江納苗、增殖放流、建設過魚設施等措施,滿足水生生物生態需求。

      九、加強資源調查監測

      在長江流域禁捕水域和重點水域,組織水生生物資源定期定點監測和專項監測。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部門定期開展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生境質量調查,協同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評價。嚴格禁捕水域監測調查事項審批和監管,加大技術培訓,規范調查監測技術標準和方法。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應用,科學開展長江禁漁效果評估和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將水生生物監測調查數據及評估結果作為有關市、縣(市、區)政府生態保護履職情況的考核依據。

      十、強化組織保障

      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負總責、部門協同、市縣抓落實”的要求,完善省市縣鄉一體聯動、行業部門相互配合的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機制,保持工作專班常態化運行。堅持把長江十年禁漁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河湖長制考核范圍,落實包保聯系、明察暗訪、掛牌督辦、通報約談等措施,健全正向激勵和反向問責機制,壓實屬地主體責任和部門管理責任,確保長江十年禁漁行穩致遠。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812

      如果內容不能正常顯示:請安裝pdf軟件 [在線安裝], 或下載本PDF文檔 [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