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記者 吳駿 攝
——構建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近日,記者在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可藍”)的企業技術中心內看到,研發人員正在對新研制的催化劑配方性能進行測試,通過實驗器材模擬發動機正常情況下排氣狀態,反復檢測催化劑轉化率等數值。 艾可藍是一家致力于發動機尾氣后處理系統研發和產業化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短短數年,柴油車排放標準已經從國四、國五升級到國六標準,每一次標準升級都是對企業技術硬實力的考驗,艾可藍終能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堅持自主創新?!卑伤{副總裁陳健介紹說,艾可藍一直將科技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源動力,擁有一支由行業專家、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組成的科研團隊,并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內燃機排放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科創平臺。 多年來,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科創平臺,艾可藍先后參與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累計擁有授權專利277項、軟件著作權38項?!拔覀兂晒φ莆者x擇性催化還原(SCR)、顆粒捕集器(DPF)、氧化催化器(DOC)等先進尾氣處理技術,推出多種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產品,不僅實現對尾氣中有害物質的高效轉化與清除,還有助于改善發動機燃燒效率,達到綜合節能減排效益。”陳健說。 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匯聚創新人才和開展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2024年1月,由安徽寶鎂輕合金有限公司牽頭的鎂基新材料安徽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獲批成立。產研院匯聚了重慶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眾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業的資深專家和一流科研團隊?!澳壳?,產研院已有科研立項研發課題12項,研發預算4億元,簽署校企合作研發課題2項?!卑不諏氭V輕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小稻告訴記者,產研院將圍繞鎂基新材料在汽車、軌道交通、建筑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打造集研發、中試、轉化、孵化于一體的綜合創新平臺,吸引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為全市鎂基輕合金產業提供技術支持、人才引育和技術交流服務,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成果產業化。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我市大力實施高能級創新平臺擴量提質行動,以平臺聚集技術、人才、項目、服務等高端要素資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產業建研究院、行業建聯盟、企業建中心”創新平臺體系。2022年以來,全市新認定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1家,共建成省級創新平臺124家,實現國家級博士后建站單位“零”的突破;先后組建江南輕合金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等公共產業技術研究院3家;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4家、市級2家,實現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全覆蓋。 在科創聚集地布局“科創飛地”,探索研發孵化在外地、產業化在本地的創新模式,是我市打造科創平臺、集聚創新要素的又一重要舉措。 位于上海市松江區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池州科創中心,自2023年開園以來已經入駐企業33家,引進產業領軍人才14人、團隊3個,招引落戶億元以上項目10個,“研發在上海、生產在池州,孵化在上海、落地在池州,引才在上海、用智在池州”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初顯成效。 蓄勢儲能 ——夯實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引進一個頂尖人才,可以帶來一個團隊,培育一個企業,形成一個產業。 安徽歐泰祺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智慧水務技術及裝備研究、開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幾年前,公司董事長汪書培被池州“招才引智”的誠意所打動,決定回國創業。 作為全市首家安徽省民用水表、燃氣表“二檢合一”改革試點企業,歐泰祺近年來發展迅速?!皼]有政府部門一站式全流程的跟蹤服務,就沒有企業今天的成績?!闭勂鹌髽I的發展歷程,汪書培充滿感慨地說:“公司成立后,市科技部門給我們提供了細致的政策咨詢服務,幫助指導我們獲得了2000萬元科技人才項目扶持資金,有效解決了公司創辦初期資金困難問題,讓企業發展得以快速步入正軌。去年,公司實現產值近1.6億元?!?br />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拓展引才聚智渠道,我市加強人才引育政策支持,制定實施《關于大力實施“萬馬奔池”人才計劃加快打造區域性人才強市的若干措施》,將人才政策迭代升級至4.0版,配套出臺主導產業、教育、醫療衛生、文旅等各類人才引育專項政策20余項。同時,鼓勵企業“全職+柔性”引進人才,實施引才資助和引才薪酬獎補政策。 2022年以來,全市新入選省江淮英才培養計劃團隊18個,新評定市第四批“ 拔尖人才”30人(其中科技創新類5人),市“322”產業創新團隊3批32個;新引進高層次人才419人,團隊57個;引才資助3批30人、引才薪酬獎補2批22人,獎補資金288萬元。 人才既靠引進,也靠培養。為更好地服務于半導體產業發展,市經開區與池州學院共建半導體現代產業學院,并在安徽池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設半導體器件制造與應用“微專業”班,通過“理論教學+課內輪崗實踐+崗位頂崗實踐”方式進行培訓,課程內容覆蓋從集成電路設計到制造、封測再到系統應用的全產業鏈。 “我們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到學校擔任產業教授,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市經開區黨群工作局副局長曾鳴表示,市經開區深化校企合作,通過與池州學院、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培養人才等方式,建立半導體技術人才“蓄水池”。 為提升人才培養質效,我市還充分發揮企業、高校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作用,積極推進企業自主評價備案工作。目前全市已備案自主評價企業31家。同時,組織高技能人才懇談會,支持鼓勵各行業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等活動,積極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2022年以來,全市共舉辦30余場次職業技能競賽,有600余人晉升職業技能等級;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531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907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9.4% 。 提質增效 ———企業科技創新活力迸發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也是最活躍的創新力量。 近期,香港科技大學微電子博士,安徽工程大學教授、集成電路學院副院長林信南的身影頻繁出現于我市各大半導體企業中?!拔覀冋劢钩刂莅雽w產業,深入調研了解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技術需求,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創新、資源優勢,積極幫助企業對接解決。”林信南告訴記者,政校企三方通過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高校協同”的共建模式,正全力推進平天湖實驗室(先進功率半導體器件研究院)建設,圍繞功率半導體器件的檢驗檢測、工藝優化、可靠性評估等關鍵領域進行研究,打造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功率半導體器件檢驗檢測和技術創新平臺。 近年來,我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和能力。截至目前,全市設立產業基金38支(含正在設立的4支),總規模189.2億元;設立天使基金5支(含正在設立的1支),總規模8億元。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為此,我市大膽探索創新,從高校院所引進專家教授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既為企業科技創新“精準把脈”,也讓高??蒲蟹较颉坝械姆攀浮保苿赢a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池州學院實驗實訓中心主任昌杰博士在受聘成為安徽九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總后,便迅速融入企業技術研發團隊,利用自身專業所長,積極申報了《電極周圍溶液環境對電解鋅槽電壓的影響研究》課題?!半娊怃\是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但在鋅電解直流電耗上一直有波動,如何穩定降低生產電耗成為公司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辈鼙硎荆n題研究成功后,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省近200萬元的能耗成本。 為提升人才服務供給與企業創新需求的契合度、匹配度,我市設置嚴格的科技副總選派程序,包括企業申請、洽談對接、審核把關等,擇優遴選企業急需的人才。同時,約定科技副總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成果轉讓、開發收益等權益分配方案,給予科技副總全要素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緊扣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重點支持半導體、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攻關。2022年以來,全市共實施科技攻關項目50項,其中安徽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寶鎂輕合金有限公司、安徽安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個項目入選2024年安徽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項目,共獲2500萬元省財政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1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8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省級創新型城市這一嶄新名片,對池州而言,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如何讓更多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將科技創新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下一步,我們將以省級創新型城市為牽引,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提升池州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持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打造池州科技創新特色和品牌,為加快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提供堅實科技支撐?!笔锌萍季志珠L魯緒文說。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池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皖ICP備2022012329號-1 網站標識碼:3417000002
皖公網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