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直播間。今天我們招聘會現場有600多個崗位可供挑選,屏幕前的小伙伴們如果遇到感興趣的崗位,可以在線投遞簡歷……”8月6日上午10時,市零工大市場內,“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招聘會正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瞧,這幾份簡歷都是本地高校和外地回來的年輕人,專業也對口。”池州華宇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薛東紅手里拿著一疊簡歷,對旁邊的同事說,“這才一上午就收了8份,其中3份是線上投遞的,感覺愿意回池州的年輕人明顯變多了,招聘技術人員比以前更順利。” 這場招聘會線下到場300余人、線上觀看3000余人、互動留言超千條。“像這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招聘會,我們一周至少舉辦兩次。”市零工大市場負責人李蘭說。 今年以來,池州緊扣群眾就業服務需求,幫助居民靈活擇業、就近就業,全力打造池州市零工大市場、“宜業回池‘州’五相約”人才夜市、“宜業回池‘職’播間”等多項品牌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市縣(區)兩級人社部門已常態化開展招聘活動743場,8474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3.3萬余個,達成就業意向21616人,7546人順利入職。 “我學的是測控技術與儀器,真沒想到在家鄉招聘會上找到好幾個對口的技術崗!”安徽工業大學畢業生解芮陽難掩驚喜,“這幾年池州發展很快,留在老家工作能發揮專業所長,真是再好不過了。” “這么快就能在家鄉找到滿意的工作,我真是太開心了。”求職者方修宇此前一直在山東青島打拼,最近回到家鄉,很快通過一場夜市招聘會順利入職青陽一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我對現在的工作特別滿意,時間自由,特別是我的小孩年紀還小,能抽出時間照顧他。”37歲的朱麗萍已經入職池州市星火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近半年,這份工作正是她在一場線下招聘會上找到的。 今年以來,我市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聚焦各類群體就業人崗匹配,扎實推動精細化就業服務,有效提升了企業和求職者的供需匹配效率,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找到合適崗位。 — —針對就業困難人員,我市制定“一人一策”精準幫扶,開展技能培訓,加強崗位對接,并通過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保障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截至7月底,全市受理登記失業人員4793人,認定就業困難人員827人,幫扶率均達100%,幫扶就業率分別達79.49%、93.7%。 — —針對靈活就業人員,我市構建“一云一主五驛站”零工市場格局,即全市統一規范開發建設1個線上共享零工市場;池州市主城區建成1個“有場地、有機制、有保障”的線下零工市場總站;市本級、四個縣(區)共建成5個線下零工市場分站點,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全時段、全方位、全免費服務,已開發靈活就業崗位3000余個,實現“家門口”就業與技能提升雙贏。 — —針對高校畢業生,我市推動就業服務向省內高校延伸并積極落實引才政策。今年1至7月,發放高校畢業生生活補貼301.5萬元,同比增長11%,有效提升本地就業吸引力。2025新一線城市魅力指標顯示,我市外來工作人口增長率排名較上年提高170名,居105位。 “此外,我們還聚焦服務升級,精準對接市民就業需求。目前,全市78個城市社區已全部參與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其中42個獲評省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著力解決社區信息不對稱、崗位不精準問題,夯實‘三公里’就業圈基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科科長朱州松說。 家住青陽縣蓉城鎮芙蓉社區的市民肖霞,便是“三公里”就業圈的受益者。“今年7月,我通過社區宣傳知道了‘鄰工集市’小程序,在上面填寫了個人信息,以及期望的工作時長和地點。”肖霞告訴記者,很快平臺就精準推送了青陽縣華瑞超市的崗位,很符合她的需求。她提交求職申請后,借助平臺在線聊天功能與超市有關負責人溝通,迅速達成共識。從崗位發布到肖霞成功入職,僅用了不到3天時間。 這樣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在池州并非個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46萬家經營實體加入“三公里”就業圈,通過“鄰工集市”“社區快聘”等線上平臺累計發布崗位30.6萬個,促成供需對接6.72萬人次。 從線上線下熱火朝天的招聘會,到精準入微的就業幫扶;從深入社區的“三公里”服務圈,到便捷高效的零工市場——池州正以一系列扎實舉措,用心用情用力拓寬家門口的就業渠道。“我們將繼續錨定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差異化實施就業創業政策,不斷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健全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筑牢民生根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章和平表示。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池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皖ICP備2022012329號-1 網站標識碼:3417000002
皖公網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