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來到位于長江南岸的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調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八百里皖江五分之二流經池州,守護長江母親河,池州責無旁貸。五年來,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全力推進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池州)經濟帶建設,奮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 目前,長江池州段水質全線達到Ⅱ類,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11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優良,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 禁漁護江清水碧 魚翔豚躍景如畫 8月14日清晨,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貴池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執法船便犁開碧波向江心駛去,隊員們目光如炬,仔細排查著水面是否有非法捕撈的蹤跡。 “你看這江面多干凈,擱以前這個時節,岸邊、淺灘到處是扎堆的釣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張平站在船舷邊,手指指著江面,語氣里滿是欣慰:“這幾年變化太明顯了,電魚、毒魚、炸魚這些惡性行為,還有禁用刺網等漁具,現在都很少見了。”在他看來,這樣的改變離不開各地各部門持續的宣傳教育,更離不開執法隊伍風雨無阻的巡查,“我們每天至少開展三次巡查,碰上節假日更是加密頻次,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保護長江不是口號。” 長江池州段的江面上,不僅有巡航的執法船,更有“天空之眼”的時刻守護。走進貴池區長江禁捕視頻調度中心,一面巨大的拼接屏占據了整面墻,通過設在沿江(河)重點水域的光電攝像頭,貴池區76公里長江干流和34.8公里秋浦河保護區的實情實景盡收眼底。 “視頻監控平臺依托海事地圖建立電子圍欄,通過船舶參數設定與大數據分析,雷達和光電監控聯動實現涉漁可疑船只報警追蹤,為執法提供精準技術支援。”貴池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調度中心可根據執法船艇、人員分布就近調度,水陸聯動趕赴現場,形成“指揮調度中心—執法基地—一線執法人員”的三級響應體系,確保違法行為快速處置、精準打擊。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建設,市縣(區)3個漁政信息化平臺互聯互通,執法船艇、手持定位儀、紅外望遠鏡、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入駐”沿江9個執法基地,漁政管理能力和執法技防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扎實開展打擊長江刀鱭非法捕撈專項整治、打擊非法垂釣、“中國漁政亮劍”等專項執法行動,并與安慶、銅陵、江西彭澤縣簽訂聯合執法協議,多次聯合巡查交界共管水域。禁捕以來,全市累計開展聯合執法1300余次,有力呵護了長江生態安全。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長江江豚種群狀況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長江禁漁啟動以來,我市全面開啟長江“休養生息”模式,江豚“微笑”回家。據初步統計,目前長江池州段的江豚數量已增至200余頭。魚類種群也迎來復蘇,2024年,長江池州段監測到土著魚類60余種,較2021年禁捕初期增加近30種。 長江生態向好的背后,是漁民們“洗腳上岸”的抉擇與新生。在東至縣大渡口鎮的連片魚塘邊,“80后”漁民胡浩正忙著給魚兒投料喂食,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魚群翻騰跳躍著。“以前在江上漂泊,風里來雨里去,捕到魚能賺點,捕不到就只能餓肚子。”他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說道,“退捕后,政府對漁船漁具進行了補償,還幫我申請了社保,推薦我參加水產養殖培訓。現在我一共承包了100畝魚塘,每年穩穩當當能賺二三十萬元,比在江上漂泊踏實多了。” 讓廣大漁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讓上岸后的漁民生計有所保障,是長江禁捕的基礎。我市農業農村、人社、民政等部門擰成一股繩,打出安置保障“組合拳”:干部結對上門摸需求、量身定制就業崗、技能培訓送上門、社保兜底保基本……一系列暖心舉措讓漁民退捕無后顧之憂。 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2575人,其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1407人,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納入醫療保險2527人、養老保險2072人、低保救助195人;累計開展家政護理、農業種養等退捕漁民“暖心行動”培訓32期。 岸線整治煥新顏 綠色廊道繞江行 共護一江碧水,如果說“禁捕”是做“減法”,那么“添綠”就是做“加法”。 在主城區濱江公園,傍晚的江風帶著草木的清香撲面而來,市民許儀牽著孩子的手,沿著步道散步。“你看現在這里多好,江風一吹涼颼颼的,晚上還有燈光秀,孩子天天盼著來。”她感慨道,“以前這里是507碼頭片區,一些破廠房、砂場、養豬場分布在這里,環境臟亂差,想靠近江邊都沒路,只能站在遠處望著江水嘆氣。” 隨著《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池州段)實施方案》的出臺,一場徹底的整治迅速展開。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對碼頭區域內各類違法建筑進行拆除關閉,并對沿江企業以及開發區沿線部分房屋實施征收搬遷,徹底解決污染源頭。 與此同時,碼頭區域生態復綠工作也在同步進行。先后完成碼頭段環境整治及景觀提升,對秋浦河故道、白洋河入江口也完成岸線生態修復及復綠工作,全面提升了長江岸線整體景觀效果。 隨著生態修復工作逐步推進,碼頭區域道路基礎設施也得到提升,507碼頭片區搖身一變為集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的市民公園,成為水清、岸綠、景美、怡人的一處濱江新景。 在池州162公里的長江岸線上,這樣的生態蝶變處處可見。走進東至縣東流鎮學湖公園,蜿蜒的步道向著岸邊延伸,桃紅柳綠、生機盎然的林木景觀錯落有致……得益于長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這里雜亂不堪的景象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新畫卷。 作為全省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區域,我市始終把岸線綠化當作“守護碧水”的關鍵一環。2021年,我市成功申報全國首批、安徽首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總任務17.7萬畝、總投資超過3億元的“綠色工程”就此啟動。 “項目按照‘以水定綠、依水布綠’思路,整體規劃市域范圍內長江岸線及6條長江一級支流流域作為建設區域,實施長江生態廊道國土綠化、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鄉村綠化美化、營造油茶林、改造低產低效油茶林等六大工程。”市林業局副局長汪文凱表示,依托該項目,我市聚力打造長江及一級支流流域森林生態防護、生態宜居的鄉村人居環境、高效富民經濟林產業等三大功能區。 近年來,我市以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為抓手,持續推進長江(池州)經濟帶最美生態廊道建設,為“護一江碧水”筑牢綠色屏障。五年來,我市累計完成增綠擴量13.88萬畝,森林質量提升232萬畝。 如今,站在池州長江大堤遠眺,162公里岸線如一條綠色綢帶鑲嵌在江畔,“見江即見綠、步步皆風景”已成為長江池州段最生動的注腳。 追新逐綠產業優 一江碧水向東流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風光背后,池州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正加速涌動,新優勢不斷釋放。 位于池州高新區的安徽友進冠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從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主的企業。連日來,該公司總投資50億元的銅基新材料循環產業園項目建設正酣,處處可見工人的忙碌身影。 “這是此次新建成的硫酸吸收熱回收節能裝置,它可以回收煙氣制酸過程中的吸收熱制備蒸汽自用,預計年產1.0兆帕蒸汽20萬噸以上,節能規模折合標煤超過1.8萬噸,遠超目前企業的全年總能耗。裝置投運后,我們企業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負能耗’企業。”公司總經理李智表示,二期工程所有子項目預計將于今年10月全部建成。屆時,銅基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將形成完整的銅及稀貴金屬冶煉產業鏈,預計年新增產值110億元。 新動能的成長,既有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的升級活力,更有新興產業“小苗成大樹”的蓬勃勢頭。在安徽華迅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一個個固態硬盤經過貼片、固晶、焊線等精細工序,從流水線上陸續下線,即將發往全球市場。 “今年初,我們突破技術瓶頸,成功推出自主品牌PCIe4.0固態硬盤,不僅大幅提升數據傳輸效率,更能顯著降低延遲,這填補了公司高端存儲主控技術空白。”公司董事長劉武介紹說,憑借出色的性能與可靠的品質,公司產品暢銷海內外市場,今年產值有望突破2億元。 在池州經開區,半導體產業的集聚效應愈發凸顯。依托省級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這里已集聚了36家半導體規上工業企業,逐步形成以“分立器件+封裝測試”為特色,涵蓋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智慧應用的全生態產業鏈體系,2024年基地實現產值276億元。 近年來,我市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綠色轉型要求,充分結合自身實際,謀劃確立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健康醫療養老、綠色食品、文化旅游創意等九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池州)經濟帶。202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7%,半導體產業躋身全省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新興產業的“脊梁”愈發挺拔。 與此同時,我市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推動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嚴把環評準入關,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強化環境要素保障,服務重點項目落地,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發展的底蘊更加深厚。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6%,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向好。 “長江大保護,池州一直在路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涂闖表示,“我們將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池州)經濟帶,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強化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統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提質增效,為‘一江碧水向東流’作出池州更大貢獻。”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池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皖ICP備2022012329號-1 網站標識碼:3417000002
皖公網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