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資源釋放富民效能
近年來,貴池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打造“高顏值、高價值、高品質、高質量”綠美貴池為目標,圍繞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創新推出“一盤棋”統籌、“兩張網”流轉、“三根柱”護航的工作舉措,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國家儲備林建設新路徑。 “一盤棋”統籌:林長領航打通壁壘 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林地收儲、產權流轉等工作難題不少,如何破局?貴池區給出的答案是堅持“一盤棋”思維統籌謀劃,從頂層設計上入手,將國家儲備林建設納入全區發展大局,通過公開招標由國家林草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統籌編制總體規劃。“圍繞 G318、S358沿線布局林地收儲、營林造林、產業融合等7大板塊,重點打造生態文化休閑帶與森林康養體驗帶。”池州金橋林業公司副總經理吳明樂表示。 打破壁壘,林長領航是關鍵。針對林業資源分散、部門條塊分割等問題,三位區級林長親自掛帥,分別負責項目總體規劃、林地收儲攻堅以及產業融合發展,定期碰頭“掛圖作戰”。自2023年6月啟動林地收儲以來,區級林長召開專題調度會30余次,破除難題堵點40多個。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推,根據項目建設需要,金橋集團第一時間成立全資子公司作為項目公司,承擔國家儲備林項目融資、建設、運維等工作。 紓困解難,服務創新是抓手。“以前辦繼承,公證費就得幾千塊,跑斷腿還不一定能辦成。現在好了,不僅繼承手續順利辦妥了,公證費也省下了好幾千元!”貴池區棠溪鎮曹村村村民汪某拿著剛辦好的林權繼承材料,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為破解村民辦證難、成本高問題,貴池區創新推出“視頻委托公證”服務,對同戶繼承人更是簡化手續,還通過集中采購,按照每宗200-500元統一公證,為村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如今,在G318、S358沿線,一幅融合林地收儲、營林造林與涉林產業的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兩張網”流轉:線上線下破解難題 針對林地碎片化、流轉難的問題,貴池區織牢收儲“責任網”和矛盾“調處網”,讓林地流轉加速跑。 創新“兩輪流轉”模式,區、鎮兩級工作專班協同推進,先將林地從林農手中流轉至村集體合作社,再流轉至項目公司。“過去需要多頭跑、反復等的手續辦理,現在區鎮協同、并聯推進,最快3個月就能完成從農戶到項目公司的全流程收儲。”吳明樂說。 “在外打工也能參加表決,這辦法太方便了!”近日,貴池區梅街鎮劉街社區的線上村民會議上,遠在外地務工的村民通過微信群,順利完成對2112.9畝林地流轉的表決。這正是該區破解林地流轉“人難找、會難開”的創新實踐,不僅以線上表決打破空間壁壘,更將“讓群眾深度參與”貫穿始終,從源頭上減少矛盾、化解糾紛,讓林地流轉在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中順暢推進。 如今這套高效運轉的“責任網”和“調處網”已覆蓋全區重點區域,線上累計完成了31個村49個村民小組的1.7萬畝林地流轉,把服務送到村民心坎里。 “三根柱”護航:機制保障守青山 國家儲備林建設中,資金安全、技術支撐、推進力度如何保障?貴池區以“三根柱”護航,筑牢發展根基。 “ 壓在心頭15年的石頭終于落地了!”近日,在涓橋鎮樂嶺村,承包戶吳某捧著解押的林權證,聲音難掩激動。他的1773.5畝山場抵押15年,因貴池區啟動儲備林項目得以盤活。為防范資金風險,國家儲備林項目啟動后,貴池區財政局(國資委)、林業局、項目監管主體三方組建“國家儲備林流轉收儲資金復核小組”,創新建立“三方共管、閉環審核”資金監管機制,實現資金監管由項目公司“單方負責”向“三方制衡”轉變,由“事后檢查”向“事前審核、事中控制、事后追溯”轉變,確保項目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 在墩上街道的竹海里,池州金橋林業公司技術人員手持測繪設備,正對1300余畝竹林進行精細化作業設計,計劃通過科學撫育、新品種推廣等建成高標準示范竹園。技術支撐,人才培育是基礎。聚焦林業產業發展的難點問題,貴池區強化專業技術支撐,抽調8名技術骨干,既嚴把林地復核、資源評估、營林造林的質量關,更通過“傳幫帶”為項目培育“帶不走”的本土人才。 推進有力,考核激勵是保障。貴池區將國家儲備林建設納入區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聚焦“收儲面積、造林質量、產業帶動”三大核心指標,對年度計劃完成出色的鎮街給予通報表揚,對計劃完成率低于80%的鎮街,約談鎮街主要負責人并限期整改,以剛性約束倒逼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貴池區通過巧用“一盤棋”“兩張網”“三根柱”的“三字訣”,在國家儲備林建設領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已流轉林地5.5萬畝,支付流轉費用2.2億元,帶動務工5萬余人次。隨著林業產業鏈的不斷升級,以及“春賞竹、夏避暑、秋采果、冬養生”全季旅游模式的完善,綠色資源持續釋放富民效能。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池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皖ICP備2022012329號-1 網站標識碼:3417000002
皖公網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