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安芯電子技術人員在切割車間進行激光切割作業。記者 吳駿 攝
產業浪潮,奔涌向前。在池州經開區,一座動能澎湃的半導體產業新城正在加速崛起。今年1至7月,池州經開區半導體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1.2% ,拉動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長7.6個百分點;省級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全年產值預計突破300億元。
聚勢— —
從零散棋子到產業棋盤
產業的能級躍遷,始于龍頭企業的“強磁場”效應。
自動化設備低鳴運轉,晶瑩的單晶硅片歷經精準擴散摻雜、高精度光刻、等離子蝕刻等30多道先進工藝,蛻變為厚度僅0.3毫米的車規級6英寸晶圓——今年7月底,安徽安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芯電子”)產出首批晶圓,經測試,這批晶圓的產品性能和良品率均達到預期目標,標志著國內首條采用LDW先進工藝技術的6英寸車規級芯片及封裝生產線成功投產。
“半導體企業既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更要有仰望星空的突破。”安芯電子董事長汪良恩感慨道。回顧創業歷程,他坦言,作為全市首家半導體企業,最初十年企業聚焦消費電子和工業控制領域,解決了“活下去”的問題;而近年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企業敏銳捕捉到行業缺“芯”之痛,果斷進軍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汽車芯片市場。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不僅要做出‘池州造’的車規級芯片,還要比進口產品更可靠、更環保。”汪良恩介紹,新產線采用國際先進的LDW工藝技術,大幅提升了產品的高結溫特性和高拋負載能力,更實現了無鉛化生產。這意味著它不僅能滿足國內車企的需求,更為進軍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目前,該產線已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吸引了國內多家新能源汽車廠商前來洽談合作。全線滿產后,預計年產能將達到36萬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撐。
晶圓廠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驅動著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材料設備等多環節協同。這一核心地位加速了企業在地理上的集聚。“選擇這里,最初是因為‘鄰居’。”安徽先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育洪表示。池州經開區將半導體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已匯聚安芯電子、華宇電子、鉅芯科技等一批代表性企業,實現了從“跨區域上下游協作”到“隔壁棟生產協同”的轉變,協同效率顯著提升。
先捷電子于2023年從廣東揭陽整體遷入池州經開區,作為專業封測企業,憑借本地化供應鏈和高效響應機制,生產成本降低10%至15%,產值和利潤均實現顯著增長。目前,企業月產電子元器件達3億只,產品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等重要經濟區域。
企業個體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區域產業集群的有力支撐。歷經十余年,安芯電子、華宇電子、鉅芯科技等一批優質企業,在功率器件、封裝測試等細分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并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吸引百強科技、同池科技、先捷電子等產業鏈企業相繼落戶,逐步構建起從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半導體全產業鏈。
目前,依托省級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池州經開區匯聚了36戶半導體規上企業,年產各類功率器件1500萬片、封測250億顆,產能均居全省前列。
進階— —
從規模制造到源頭創新
在“聚勢”的基礎上,“進階”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安徽銅冠銅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5G通訊用極低輪廓HVLP電子銅箔產業化”項目,近日成功入選2025年安徽省未來產業示范應用項目名單,彰顯了公司在高端電子材料領域的創新實力。
作為5G通信、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關鍵基礎材料,HVLP銅箔憑借其極低的信號損耗和優異的介電特性,被廣泛應用于通信基站與服務器。自2018年底起,銅冠銅箔便前瞻布局該領域,通過自主研發,相繼攻克“極低輪廓與剝離強度難以兼顧”“高溫耐熱性能不足”等多項行業共性技術難題,率先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HVLP銅箔全套制備工藝,奠定了在國內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目前,該公司HVLP銅箔產品訂單持續飽滿,產能供不應求,產線保持滿負荷運轉。在實現規模化量產并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的基礎上,銅冠銅箔進一步將研發方向延伸至IC封裝用極薄載體銅箔——這一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的高端領域,展現出持續向產業高端進階的創新決心。
創新突破的勢頭正在產業鏈上持續延伸。作為電子產品核心元件的PCB印制電路板供應商,安徽百強科技有限公司緊抓算力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機遇,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優化與產能提升,全面切入高端電路板市場。
在擴建后的壓合與鐳射車間內,一批嶄新的自動化設備已進入緊張調試階段。百強科技總經理特別助理盧海航介紹:“新建的HDI高密度互連板壓合與鐳射鉆孔生產線預計今年9月投入試生產。這兩條產線的投產,標志著公司在高端電路板制造能力方面實現重要進階,未來可更好地滿足AI服務器、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設備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對高端PCB產品的需求。”
在經開區這片產業熱土上,一批半導體企業正加速實現從“制造”到“智造”再到“創造”的跨越進階。安芯電子的雪崩型二極管、鉅芯科技的光伏模塊,市場占有率已躍居全國前列;銅冠銅箔HVLP銅箔全套制備工藝、高芯眾科半導體及顯示核心設備涂層再生等一批關鍵技術走在行業前列、實現國產替代;豐芯半導體車載芯片BGA封測、芯宇馳高可靠性存儲器封裝等一批中高端半導體項目陸續投產… …共同構筑起區域半導體產業創新與自主可控的新格局。
賦能— —
從政企同心到“四鏈融合”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迎來高速發展期,大量控制類與保護類器件涌入汽車產業鏈,預計未來產品認證需求將大幅提升。我們必須前瞻布局認證平臺,搶占發展先機。”安徽鉅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孫根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打造一個開放、共享的共性認證平臺,不僅能夠為池州本地、周邊區域乃至長三角范圍的半導體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驗檢測服務,還將顯著增強區域產業聚合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招商引資。
企業有愿景,政府有行動。目前,經開區首個認證平臺——池州平天湖半導體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獲得市政府批復設立,正式落戶安徽鉅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階段正在進行場地裝修與前期設備采購。
“打造共性認證服務平臺,實質上是夯實半導體產業根基的重要舉措,能夠有效幫助半導體企業尤其是初創型企業降低設備投入成本,緩解前期資金壓力。我們通過政、企、校三方協同合作,計劃五年內取得相關檢驗檢測資質如CNAS的認證,并爭創省科創平臺,為區域內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曹孫根說道。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今年6月,池州市半導體產業專班正式啟動實體化運作,從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投資促進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等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起一支懂產業、通政策、熟市場、善談判的專業化隊伍,實現了從“產業管理者”到“產業組織者”的深刻轉變。與此同時,我市確立了“專班+群主”制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新機制,全面開啟“芯”征程。
作為全市半導體產業的“群主”,池州經開區正堅持生態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四鏈融合”,“雙招雙引”與企業培育協同推進,系統性賦能產業成長。
— — 平臺賦能,打造高能級產業生態。池州經開區先后成功創建省級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安徽中韓(池州)國際合作半導體產業園、省級半導體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等一系列高能級平臺,區域產業影響力持續提升。園區正高標準建設半導體特色生態產業園,預計年內建成交付,將為產業聚合提供堅實空間支撐。
— — 創新培育,激活產學研協同動能。繼安芯電子之后,今年3月,華宇電子、鉅芯科技成功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動高層次科研人才集聚。園區持續深化與中科大、上海交大、合工大、安大等多所高校的緊密合作,與安大合作設立技術轉移中心,并與安徽工程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達成全面合作,聘請副院長林信南擔任“半導體產業顧問”,進一步打通產學研協同通道。目前,與安徽工程大學合作共建的池州平天湖半導體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功率器件芯片產業創新研究院等平臺正加速推進,為產業創新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 — 資本助力,全程護航項目與企業成長。池州經開區以基金為“母艦”,招引和孵育優質半導體項目的趨勢日益顯著。目前已設立11支總規模近65億元的產業基金,推動池芯新能源、創賢半導體、海明微半導體等一批半導體企業落戶。在深化金融合作方面,創新“助企租”合作模式,聯合金融租賃機構為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注入強勁金融活水,并為重點企業定制“一企一策”融資方案,實現全周期金融賦能。
“我們將繼續聚焦打造國內特色的半導體產業集群,圍繞發揮池州比較優勢,精選車規級芯片、顯示模組、存儲芯片‘三個賽道’,聚焦做優做強功率器件和封裝測試‘兩個特色’,推動封裝測試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晶圓制造由小尺寸向大尺寸、第三代半導體提升和應用領域由消費電子向汽車電子提升等‘三個提升’,為全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作出池州貢獻。”池州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憶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