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化工新材料產業,精準引育產業鏈項目,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
東至:打造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圖為安徽華爾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控制中心。 通訊員 東宣 攝
新型技改和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東至縣聚焦縣域特色,立足專業化工園區平臺優勢,瞄準化工新材料產業精準發力:一邊靶向招引產業鏈關鍵項目,一邊加速創新成果轉化,目前已有48家化工新材料規上企業實現集聚發展,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今年1至8月,全縣化工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127.8億元。
“鏈”上發力 產業聚勢
東至化工產業的發展,源于上世紀60年代上海“小三線”建設時期建立的化工廠。2006年,東至經開區(彼時稱東至香隅化工產業園區)經省政府批準設立,正式邁入園區化、集群化發展階段。依托硝酸等基礎化工特色資源,下游項目不斷入園集聚,產業“鏈式效應”被逐步激發,20億級的華爾泰、60億級的廣信、20億級的天賜等“鏈主”企業相繼在這里發展壯大。
管道縱橫、智控運行,物料密閉傳輸,高精密設備一刻不停歇……走進東至經開區安徽華爾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生產場景一目了然。這家曾瀕臨倒閉的上海“小三線”軍工企業,歷經20余年發展,已躋身中國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500強,形成以合成氨、硝酸、硫酸、雙氧水等為基礎的多門類化工產品體系,并與中巨芯、住友化學等頭部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是東至化工領域的行業標桿。今年以來,公司生產經營態勢良好,前8月實現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24.9%。“目前,我們幾乎所有單套化工產品生產工藝、綜合能耗都能達到業內先進水平。”公司辦公室主任王寅介紹。
在華爾泰的龍頭帶動下,一批上下游企業相繼落戶,初步形成覆蓋從基礎原料、中間體到精細化學品的硝基新材料產業鏈,實現了資源高效配置和產業鏈協同發展。安徽巨科化工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其即將投產的核心產品水性丙烯酸乳液,將填補東至精細化工在涂料助劑細分領域的空白。公司安環部部長李河貴告訴記者:“化工行業對原料的需求量大,運輸成本直接影響企業效益。而華爾泰的雙氧水、硫酸等產品可直接作為我們的生產原料,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在東至,這種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模式正多點開花。在鋰電新材料領域,以池州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聚石、利安德等一批企業相繼落戶,鋰電電解液產業生態圈逐步完善;在聚酯新材料領域,以安徽東至廣信農化有限公司為龍頭,恒光特胺材料擴建、凱億特殊效果顏料等項目加快推進,從原料供應到深加工的產業協同格局逐漸成型。如今,“硝基”“鋰電”“聚酯”三條核心產業鏈不斷延伸、聚鏈成群,進一步夯實了東至化工新材料高質量發展基礎。
“今年以來,我們著力深化‘鏈主引領+精準滴灌’扶持機制,制定‘一企一策’產業現狀清單,按照全年項目謀劃及有效投資安排,倒排安評、環評、土地、規劃等14個重點事項時間節點,壓茬推進56個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推動華爾泰稀硝酸、諾爾康苯磺酸等7個項目投入試生產,加快新富翔丁苯膠乳、共途功能化合物等21個項目建設進度。”東至經開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朱攀飛告訴記者,“十五五”期間,園區將進一步構建硝基、聚酯、鋰電綠色低碳循環鏈條體系,推動現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產業蓬勃發展,前沿新材料、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規模成型,力爭到2030年,經營收入規模突破500億元、稅收15億元,達到中大型園區規模,并躋身全省化工園區前3。
目前,東至基礎化工產業集群成功躋身2025年度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亦被列為全省縣域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重點。
科技賦能 綠色升級
“我們的核心產品五氧化二磷,打破了傳統工藝限制,如今已是國內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領軍產品!”安徽龍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飛說。這家企業依托自主研發的10余項技術成果,實現了產品質量穩定可控,逐步成長為國內最大的五氧化二磷、多聚磷酸生產商之一,并先后獲批為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科技創新是東至化工新材料產業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賽道轉型的核心引擎。“我們鼓勵支持企業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向新提質。”東至縣科技工業信息化局經濟運行科負責人章智雄表示。今年1至8月,全縣48家規上化工企業研發投入達3.24億元,目前已有10余項產品技術水平實現行業領先。
創新不僅要瞄準“高精尖”,更要聚焦“綠色化”。作為一家專注于精細化工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安徽智新生化有限公司通過節能減排改造、生產車間升級等措施,加快構建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化生產體系。“我們對老舊冰機進行技術改造,有效降低能耗,新上線離心萃取設備,優化了產品分離工藝,同時引入低溫干燥設備,廢鹽處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公司安環工程副總經理班風俊說,今年前8月,企業實現產值1.8億元、凈利潤4500萬元。
“為了讓企業創新有支撐、有底氣,我們同步推動校企合作與平臺建設,目前全縣已培育省級技術中心9家、博士后工作站2個,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產業集群‘含新量’‘含綠量’持續攀升。”章智雄說。
聚焦集群“至”優服務
去年8月,安徽凱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7000噸熒光顏料系列產品項目開工建設,如今即將投入試生產。“同類項目從落地到投產,通常需一年半時間,然而我們僅用了1年時間,這離不開黨委、政府及管委會的大力幫助。”公司總經理徐麗華說。作為高性能特殊效果顏料項目,凱億新材料的落戶是對東至縣聚酯新材料產業鏈的“強鏈補鏈”,投產以后將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重。
圍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需求,近年來,東至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落細為企服務各項舉措,助力企業高效發展。“我們主動靠前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優質項目、先進技術與專業人才加速集聚,助力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壯大、鏈條延伸。”東至縣科技工業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張勁草說。目前,東至縣聚焦產業鏈延伸、企業數字化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打出了一套服務“組合拳”:通過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培育20家優質中小企業,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產業集群生態;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和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鼓勵企業數字化改造,幫助企業破解環保瓶頸。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安徽省基礎級智能工廠4個、先進級智能工廠4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家。
產業園區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載體。作為全省首批D級化工園區,東至經開區還積極打造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危化品停車場、健全完善水電系統,為企業生產筑牢安全屏障。“在這里發展,心里踏實!”廣東聚石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侃說。如今,這家主要生產無鹵阻燃劑、日化油脂、電子原料等產品的企業,正計劃以20% -30%的年復合增長率向年產值10億元目標邁進,打造全球最大的磷氮系阻燃劑生產基地。
“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生態理念’,搶抓‘十五五’產業發展先機,放大化工產業優勢,圍繞硝基、聚酯、鋰電三大龍頭產業鏈,持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加速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深化開放合作,做大做強化工產業鏈上企業,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張勁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