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池州商之都國慶動漫嘉年華活動現場。 記者 張延鶴 攝
項目工地機器轟鳴不停、商場超市客流絡繹不絕、景區景點人氣持續高漲……金秋時節的池州大地,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活力。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如何答好擴大內需這道發展考題?池州堅持創新求變,用更大力度謀舉措、更實行動破難題,全力打好投資消費組合拳,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創新打法,匯聚動能
在位于青陽經開區的路飛鎂業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鎂合金材料歷經多道精密工序,最終蛻變為電動自行車一體輪轂。公司負責人胡雄廣直言,“當初選擇落戶池州,就是看中這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這也是企業穩步發展的底氣所在。”這樣的選擇并非個例。依托安徽寶鎂在鎂基新材料領域的龍頭優勢,青陽經開區成功招引數十家優質企業集聚,形成原鎂材料供應、鎂合金生產、鎂合金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而這,正是池州以龍頭引鏈條、以鏈條聚產業的生動縮影。池州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第一要事”,在深耕產業鏈招商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聯動基金招商、場景招商、以商招商,構建起多維度、立體化的招商體系。
隨著招商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疊加企業對產業鏈配套精度、政策服務專業性的需求更趨細分,傳統招商模式正面臨新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實現招商引資質效雙升?池州創新建立“專班+群主”協同機制,以“1+9”工作體系為核心抓手:緊扣“產業組織者”這一核心定位,細化落實完善產業圖譜、編制產業規劃、強化配套服務、打造專業團隊、設立產業基金、搭建創新平臺、深化協會合作、開展對標學習、推進重點任務等9項具體職責,走出一條從“招項目”到“育生態”的招商新路徑。
“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我們不僅圍繞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應用產品等關鍵環節,繪制半導體產業鏈全景圖,還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同步構建鎵產業鏈圖譜,精準鎖定37家重點目標招引企業。同時,主動對接半導體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商協會組織,發揮其‘橋梁’作用拓寬招引渠道。”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劉榮華介紹,從產業鏈圖譜繪制到目標企業對接,從專班協同推進到配套服務跟進,這套精準招商“組合拳”正讓池州半導體產業集聚效應持續釋放。
項目“引進來”只是起點,“留得住、發展好”才是政企共贏的關鍵。從簽約到試生產,晶度半導體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僅用10個月時間便完成從“藍圖”到“量產”的跨越。這背后,是池州為企業提供從審批立項到投產運營的全流程服務保障。圍繞企業、人才關切,池州構建“池”久滿意“四個服務”矩陣工作機制,建立訴求一口收辦、任務一單交辦、問題跟蹤督辦等閉環辦理機制,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招商引資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更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未來,池州將繼續深化“專班+群主”協同機制,以更精準的政策舉措、更高效的服務保障,推動更多“金娃娃”項目落地生根,持續做強產業集群、做優產業生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城市煥新,消費升級
“ 國補疊加以舊換新,5000多塊的空調現在4000出頭就能買!”在主城區蘇寧易購池州長江路店,市民孫娜拿著剛到手的發票喜笑顏開。家中用了近十年的舊空調本讓她猶豫再三,1000多元的優惠直接打消了她的顧慮。從“壞了再換”到“想換就換”,池州用政策紅利喚醒群眾潛在消費需求,不僅簡化“以舊換新”申報流程,還新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將家電補貼品類從8類擴至12類。
真金白銀的補貼讓市民“敢消費”,新鮮多元的場景則讓大家“愿停留”。國慶期間,池州商之都國慶動漫嘉年華成為消費亮點,舞臺互動、隨機舞蹈等活動接連上演,不僅吸引大批年輕群體打卡,也讓親子家庭樂在其中,現場氛圍火熱。“漫展期間,周邊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40%。”商場負責人張亮表示,漫展聚集的超高人氣,實實在在轉化為強勁的消費力。為培育、壯大消費新增長點,池州深入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舉辦各類促銷活動,加速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激發消費活力。
消費場景的融合與業態的創新,背后離不開物理空間的改造與升級。池州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在存量資源中挖掘消費新載體。眼下,老池口歷史文化街區一期更新項目正穩步推進,“依托工業文化、長江文化、茶文化,我們將把這里打造成融合創意文旅、會議會展的綜合性產業集聚區和城市會客廳。”池州市老池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不止老池口,秋浦影劇院美麗街區、老區政府創意街區、中駿世界城商業綜合體等項目也在加速建設,池州通過空間再造推動多業態集成,讓傳統街區、商場變身消費新地標。
“當前池州正處于消費市場擴容升級的關鍵期,必須找準方向、持續發力。”市商務局局長陳琳表示,將持續優化商業板塊布局,統籌不同區域商業載體建設,形成“各有側重、互補聯動”的商業格局,避免業態同質化競爭;聚焦場景創新,在重點商圈和特色街區融入文化等元素,推動傳統商業體引入新興業態,既滿足本地需求也吸引周邊消費;立足群眾需求,破解消費“最后一公里”難題,持續落實惠民政策,讓市民在便利消費、品質消費中感受實惠。
文旅融合,一路繁花
今年,貴池區大王洞風景區完成溶洞提升改造工程,推出首家以“西游幻境”為主題的行浸式數字溶洞,將前沿科技與東方神話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全新的文旅體驗。“真是太奇幻了,這一趟來值了!”游客楊曄邊用手機記錄邊興奮感嘆。針對蓬萊仙洞、魚龍洞、大王洞等傳統溶洞景區,池州摒棄“燈光+解說”的單一模式,通過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在探索自然奇觀時,還能解鎖神話劇情、動態特效等互動玩法,推動傳統觀光游向深度體驗游轉變。
在文旅消費升級浪潮下,如何將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轉化為持久吸引力,讓“打卡式流量”變“沉浸式留量”,是池州文旅發展的核心課題。對此,池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破題思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可參與、有記憶點的文旅消費新場景。作為全市首個省級考古遺址公園,華龍洞遺址陳列館不僅靜態陳列古人類化石與石制品,更創新運用3D、AI等技術構建起“穿越時空”的體驗空間。“通過科技手段,讓文化場景從靜態展示變為動態交互的‘活態劇場’,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加生動、直觀的文化體驗,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保護與普及。”華龍洞遺址管理處主任金澤田說。
在場景創新之外,池州更以“跨界融合”思維培育文旅新業態。依托環九華山區域區位與資源優勢,青陽縣搶抓寵物經濟發展新機遇,通過打造特色文旅IP、完善服務體系等創新舉措,推動寵物經濟與文旅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攜寵而來,為文旅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從貴池區儺仙鎮將非遺儺戲與璀璨煙花結合,打造“夜游經濟”新地標;到石臺縣把目連戲、黃梅戲搬進景區,讓游客在山水間聆聽傳統戲曲;再到東至縣推出星空之城等研學線路,成為親子游熱門選擇……多元業態的涌現,讓池州文旅從“單一觀光”轉向“全鏈條體驗”。“面向未來,我們將加快文旅融合發展的步伐,圍繞核心景區、夜間消費、寵物經濟等領域,推進‘四大片區’96個項目招商。”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風華表示,將通過舉辦“創客在池”文旅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人才,加快池州人才港、青陽九華文創谷建設,孵化一批融合創新型企業,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聚焦重要節點,推出賞秋游、養胃游、研學游等特色產品,做強儺仙鎮、老田村等夜消費場景,辦好全國康養旅游嘉年華等品牌活動,持續點燃文旅市場熱度,讓文旅融合的“繁花”在池州常開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