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池州市綜合養老服務大數據中心。記者 吳駿 攝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安徽考察,對民生福祉念茲在茲。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池州堅持把民生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斷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以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對標省委“創新之問”要求,如何更好惠民生保安全,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池州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圍繞惠民生、保安全謀劃落實創新之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情系群眾增收關切事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就要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如何破解居民收入增長慢難題?我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強化產業、就業、創業“三業聯動”,深入推進創業池州行動,大力實施縣域特色產業就業促進工程,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創業。 汪錦鋒通過網絡招聘平臺入職華宇電子,成為技術骨干,找到人生理想的實現途徑。隨著池州半導體產業不斷壯大,華宇電子、安芯電子、鉅芯半導體等一批領軍企業迅速崛起,吸引眾多人才紛紛“加盟”。為了讓企業和人才更好地發展,我市在池州經開區打造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帶動就業、帶動企業發展、帶動招商,全力打造產城融合新型人力資源服務高地。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創業在池州各地正蓬勃興起,貴池區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東至縣化工新材料和綠色農產品、青陽縣鎂基新材料和機電裝備制造、石臺縣富硒和康養旅游等縣域特色產業“風生水起”,正成為廣大群眾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重要平臺。 實現產業發展與就業增長良性互動,我市還創新諸多打法。安徽普洛蘭管道修復技術股份公司車間,池州學院大涵蓋半導體、信息技術、循環經濟、物業服務等多個行業,很多求職者現場達成就業意向。 聚焦不同就業群體,我市扎實推動精細化就業服務,打造零工大市場、“宜業回池‘職’播間”等多項特色活動,提升企業和求職者的供需匹配效率,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找到合適崗位。“我們將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持續優化就業服務環境,更好地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搭建新穎又接地氣的‘零距離’服務平臺,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取得新突破,切實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市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姜麗萍說。針對就業困難人員,我市將繼續深化“一人一策”精準幫扶,加大就業培訓幫扶力度,持續引導農民工就近就業,優先支持脫貧人口就業;針對高校畢業生,鼓勵引導他們到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千方百計拓寬就業門路;針對創業群體,常態化開展系統性培訓,為創業者賦能,助追夢者圓夢。 破解困難群體煩心事 前不久,貴池區牛頭山鎮前江村村民王小勇在外打工時發生意外,導致手臂粉碎性骨折回家休養,作為家中唯一勞動力,這次意外受傷給家庭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村委會工作人員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幫他在“皖美救助一點通”小程序成功申請到救助。在池州,像王小勇這樣的群體被“發現”,得益于我市探索實施“政策找人、綜合施救”新方法。以前,一些困難群眾由于自身健康狀況、不了解政策等原因,沒有主動申請求助,得不到及時救助。現在通過建立主動發現機制,運用線上信息數據監測比對、線下上門走訪摸排“大數據+鐵腳板”等方式,主動發現困難群眾,精準實施救助,有效提高了社會救助政策的可及性和覆蓋面,這項創新做法獲全省推廣。 除了“沉默的少數”被逐一發現,如今困難群眾正常申請救助也日益變得簡單。過去,他們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時,需到戶籍所在地鄉鎮(街道)社會救助窗口,提交、填寫各種證件證明及材料,耗時又麻煩。我市運用信息技術,建設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平臺和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打通多個部門、銀行民生數據信息通道,實現低收入人口信息實時核對和動態監測預警。同時,打通“皖事通”APP和“池州民政”微信公眾號等便民服務通道,推動困難群眾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打破傳統紙質申請的繁瑣流程和時空限制,讓社會救助觸手可及。 市民政局局長朱蕓蕓表示,我市將持續深化困難群眾救助“政策找人”機制,推動社會救助“全程網辦”和“物質+服務”深度融合,不斷縮短低收入人口審核認定時限,讓困難對象更早一步被發現、被救助。此外,還將充分借鑒滬蘇浙成功經驗,依托安徽省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政務云和池州城市大腦,重點打造數據貫通、決策智能、辦事便民、服務高效、監管有力的“民政大腦”,進一步破除數據壁壘,推動民生保障更加精準高效、服務更加便捷暖心。 守護“銀發一族”幸福事 日前,池州市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護理部主管吳淑婷來到家住主城區的古奶奶家,為癱瘓在床的古奶奶更換胃管,測量血壓。作為示范性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池州市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集居家、社區、機構及智慧養老于一體,依托7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池州主城區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等“八助”服務。當前,我市老齡化程度呈現加速深化趨勢,發展銀發經濟、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是池州應對深度老齡化的必由之路。我市正大力培育嵌入式養老機構,努力實現城市街道和縣區城關鎮全覆蓋,并且不斷完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推深做實脫貧高齡獨居老人關愛紓困工作,扎實推進鄉鎮敬老院“縣級直管+公建民營”改革,積極爭取省級縣域養老試點,同時深化醫養結合,完善“防、治、康、養、樂”五位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積極爭取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目前,我市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比例較高,針對這一現狀,我市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加快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拓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發展銀發經濟、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池州還立足生態、文化及富硒資源優勢,加快特色康養基地建設。石臺縣仙寓鎮大山村憑借富硒負氧的生態環境,吸引省內外眾多“銀發一族”前來康養度假,他們一住少則一周、多則數月,“來池州睡個好覺”逐漸成為廣大游客“向往的生活”,我市乘勢大力引育市場運營主體,聚焦休閑度假、康養旅居、戶外運動等領域,加強多元化康養產品和服務供給,全力構建“大康養+大文旅+大生態”產業布局。朱蕓蕓表示,未來還將創新實施特殊困難老人數字化看護、“社區居家+中醫藥”、智慧老年助餐等服務,推動養老服務實現迭代升級、擴容增效,全力申報國家級養老試點城市,力爭將池州建成長三角地區康養產業和銀發經濟發展高地。 抓實安全穩定關鍵事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如何推進重點領域風險減量化?池州一直在行動。我市大力推進數字賦能城市管理,建設市數字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匯聚應急、水利、公安等10多個部門數據資源,構建城市管理、生命線監測、森林防火等多類應用場景,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東至經開區在全省首批D級化工園區建設中,積極打造智能化管控平臺、健全完善水電系統等,為企業生產筑牢安全屏障。池州港華燃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利用最新升級的燃氣智慧運行平臺,對600多公里管網和各個高中壓站進行線上巡檢,通過在管網和用戶端加裝近2700臺監測設備,充分發揮前端“哨兵”作用,精準感知燃氣泄漏等安全隱患,及時整改處置到位……以數字技術筑牢安全“防線”,正在池州大地紛紛涌現,未來池州將加快推進高危行業企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推進機器人巡檢、智能化監管,不斷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市公安局創新警務模式,將警用無人機深度應用于應急指揮、警情處置、治安巡邏等實戰場景,初步搭建起“低空警務”體系,有力守護萬家燈火。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緊扣平安建設主線,聯合多部門建立“農民工維權工作室”,為勞動者權益保駕護航。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方面,我市創新打造“池久解憂”基層治理工作法,推動實現“知憂在基層、解憂在源頭”。 圍繞安全穩定這件關鍵事,未來池州將建立重點領域風險責任落實、問題主動發現、整改閉環管理、高效指揮調度“四個機制”。持續開展常態化、全領域暗訪督導,對問題突出地區或行業加大監管力度以及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力度,切實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池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皖ICP備2022012329號-1 網站標識碼:3417000002
皖公網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