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得下”到“住得好”,從“看風景”到“養身心”— —
大山村康養旅游按下“升級鍵”
發布時間:2025-10-29 08:20
來源:池州日報 字號:[默認 大 超大]
圖為云霧繚繞的大山村。
在皖南的群山深處,仙寓鎮大山村鑲嵌在綠水青山之間。這里,富硒的土壤孕育著生機,95%的森林覆蓋率編織出綠色的穹頂,每立方厘米超2萬個的負氧離子,讓空氣都變成了滋養身心的“療愈劑”。這座被譽為“中國富硒第一村”的村莊,近年來正悄然經歷一場華麗蛻變,從零星農家樂的“1.0 時代”穩步邁向“民宿提質+高端康養”的文旅融合新階段。它不僅保留著鄉村獨有的煙火氣,更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生出新動能,讓生態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資源。
農家樂提質助力業態煥新
“以前有13間房,受限于當年的建造條件,每一間都局促得很,基本活動空間捉襟見肘;現在大床房30平方米,標間25平方米。”40歲的王艷華,是大山村農家樂升級路上的見證者。2019年,他和妻子從杭州的服裝廠返鄉,接過父母手中經營多年的“硒田山莊”農家樂。彼時的農家樂,還停留在“只求住得下”的初級階段,設施簡陋、服務單一。王艷華敏銳地察覺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需求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落腳”,而是對舒適體驗和品質生活的追求。
2021年,王艷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斥資430萬元對“硒田山莊”進行拆舊建新。升級后的農家樂,客房數量從13間優化至15間,看似數量變化不大,品質卻實現了質的飛躍。房間面積大幅增加,裝修風格融入了鄉村的自然元素,既溫馨又雅致,價格提高至170元/人,客人還絡繹不絕,純收入更是躍升至每年近100萬元。“游客要的不只是一張床,更是舒心的體驗。”王艷華道出了農家樂轉型升級的核心密碼。
如今,“硒田山莊”客源中60%來自南京、無錫等地。南京游客李桂平是他家的常客,每年都會來這里常住半年。“這里的水喝著舒服,爬山路不喘,血糖都穩了。”李桂平的感受,是眾多游客對大山村康養價值的認可。目前,大山村已有150多家農家樂,床位總數超過5000張,在每年3月至10月旅游旺季,基本處于滿房狀態,客源大多依靠游客的口口相傳。
農家樂的提質升級,不僅讓游客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務,也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真正實現了生態資源向經濟收益的轉化。
高端酒店提升康養體驗
獨特的“富硒、負氧”生態資源引得3家投資過億的企業在大山村安家落戶。作為村里首家投資超2億元的高端酒店,瑞昶·硒源康養度假酒店自開業以來,就有著清晰的定位。董事長陳水英將目光鎖定在“對品質有要求的30%高端客群”上,這群游客追求私密的居住環境、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以及更高水準的康養體驗。
“與去年相比,今年暑期散客量比去年降了20%,但我們擁有省級療休養基地的資質和長包房特色服務,營收還不錯。”該酒店前廳部經理沈秋平說,面對市場的波動,酒店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去年嘗試推出的30間長包房基本滿租,這一良好的反響讓酒店看到了機遇。國慶假期后,酒店計劃將長包房數量擴至70間,覆蓋近六成客房。長包房包住宿和一日三餐,一周菜單不重樣,既滿足了高端客人長時間居住的需求,又提供了貼心周到的服務,深受游客青睞。
陳水英始終堅持品質路線,她說:“我們不用預制菜,每天去農戶家采購最新鮮的食材,保證客人吃到的每一口都是原生態味道;我們還專門設置了寵物友好樓層,單獨配備庭院,布草也和普通客房分開清洗,和農家樂形成差異化競爭,打造屬于高端酒店的核心優勢。”這份對品質的堅守,讓瑞昶·硒源康養度假酒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為大山村的康養產業注入了高端化、個性化的新元素,豐富了大山村康養旅游的產品體系。
政府搭臺破解發展難題
大山村康養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學引導。“以前,來大山村堵車能從高速口堵到牯牛降路口,現在路寬了;污水處理站明年3月就能用,自來水也從山下引上來了。”仙寓鎮黨委副書記趙衛平的話語中,滿是對大山村基礎設施改善的自豪。
近年來,當地政府已投入超3億元用于大山村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投資9000萬元建設的游客服務中心,讓游客咨詢、購票、休憩等需求得到一站式滿足;投資超1.2億元的道路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以往交通擁堵的難題,讓游客進出大山村更加便捷;投資2000多萬元的自來水工程,將清澈衛生的自來水從山下引入村民家中和各個住宿場所,保障了村民和游客的用水安全。“既要讓游客過來方便,也要讓村子‘承載得住’發展。”趙衛平的這句話,正是政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初衷。
除了硬件設施日益完善,政府在規范市場秩序、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此前農家樂無序擴張、存在違建等問題,2020年,當地開展了產權整治行動,拆除了11棟違建房屋,嚴格規范“一戶一宅”政策,讓農家樂的發展回歸有序軌道。對于高端酒店,政府則積極引導其與農家樂形成“錯位競爭”,引導農家樂定價控制在200元/人以內,酒店則定位在350元以上,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帶來的內耗,讓不同層次的旅游產品都能找到目標客群,實現了市場的良性發展。“我們還在推進王村污水處理站建設,解決上游污水往下游流的問題,讓‘富硒水’一直清下去,守護好大山村的生態底色。”趙衛平表示,政府將持續為大山村的發展保駕護航,讓生態優勢始終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住得下”到“住得好”,從“看風景”到“養身心”,大山村的康養旅游融合升級之路仍在繼續。這里的自然稟賦是天生的優勢,而百姓的用心經營、企業的品質堅守、政府的科學引導,正在將這份“優勢”不斷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勝勢”。如今的大山村,早已不是單純的“網紅”打卡地,在康養旅游的賽道上,正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朝著“長紅”的康養目的地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