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個證明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在池州市政府服務中心,市民沈賽蘭正在辦理身份證業務,她對“五免之城”帶來的便利贊不絕口。
“五免之城”,即通過證明免交、證照免帶、辦事免跑、政策免申、輕微免罰等五項創新舉措,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企業和群眾的辦事堵點、痛點問題,也為池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法治動力。
10月2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布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名單,安徽3市、4個項目入選。其中,池州市建設“五免之城”,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成為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證明免交+證照免帶:告別“證明包袱” 辦事輕裝上陣
“以前辦住房公積金貸款,得先跑民政部門開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來回折騰大半天,現在填張承諾書,五分鐘就搞定了!”市民張藝楠拿著剛辦好的業務單據,對“證明免交”政策贊不絕口。
這背后,是池州對無謂證明的全面清理——累計取消60項無謂證明,制定涵蓋24個部門322個事項的證明免交清單,創新開發的“五免助手”APP,通過跨部門數據共享核驗,讓“群眾跑”變成“數據跑”。
企業辦事同樣省心。安徽宏泰礦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辦事人員回憶,今年5月為4名員工辦理爆破作業人員資格認定時,不慎遺漏了一名員工的社保證明,本以為要白跑一趟,沒想到工作人員通過“五免助手”APP直接向人社部門調取核驗,1小時就完成受理,絲毫沒耽誤項目進度。
近年來,池州推廣電子證照服務,通過電子證照庫互聯互通讓31類政務服務事項同步簽發,累計減少企業群眾攜帶紙質證照超5萬次,節約辦事成本超300萬元。
辦事免跑+政策免申:服務“送上門” 紅利“主動來”
“遠在寧波也能辦船員證,還直接郵寄到家,省了來回幾千公里的路費和時間!”池州籍內河船員石平成為浙江省首個內河船員證書“跨省通辦”的受益者。
今年3月,她通過“海事通”APP異地提交換證申請,池州與寧波兩地窗口實時對接、體檢互認,當天完成審核,單次辦證時間壓縮60%,節省成本超千元。
這只是池州“辦事免跑”的一個縮影。該市梳理1142項辦事免跑負面清單,清單外事項均實現“掌上辦、網上辦”。與滬蘇浙建立數據共享互信機制,數據“無感漫游”讓跨省辦事像同城一樣便捷。針對殘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全市56個鄉鎮街道均設立幫辦代辦專窗,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工傷職工董女士就通過“云勘驗”視頻認證,足不出戶完成了工傷保險長期待遇資格認定。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更讓企業直呼“暖心”。今年1至7月,東至縣通過平臺兌付“免申即享”財政補助資金達1004.54萬元,惠及企業105家。近日,安徽利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收到了來自東至縣“免申即享”的財政補助資金,總額15萬元已確認到賬。
企業負責人、吉陽村黨支部書記汪國進表示:“政府服務精準高效,我們足不出戶,資金就已直達賬戶。這筆寶貴的資金將用于保障企業日常高效運轉。我們將不負期望,努力經營好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為鄉村產業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池州搭建平臺“及時辦”,市、縣兩級同步開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道,近年來“免申即享”兌付獎補資金超2.34億元,惠及企業1761家。
輕微免罰:柔性執法有溫度 助企發展有力度
“本以為會被罰款,沒想到執法部門給了改正機會,還耐心講解法規,這種監管方式太人性化了!”某汽車運輸公司負責人拿著不予處罰決定書感慨。
今年3月,該公司貨車因超限17.73%被監測發現,鑒于其系首次違法、危害后果輕微且及時改正,執法部門依據免罰清單作出不予處罰決定,讓企業有了合規整改的空間。
這種“有力度更有溫度”的執法,源于池州對26個執法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的細化量化。該市制定445項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法制審核等制度,防止自由裁量權濫用。
截至目前,累計免罰市場主體1800余家,減免處罰近2000萬元,讓企業輕裝上陣謀發展。
法治護航:環境優則發展興 示范效應持續釋放
“五免之城”建設帶來的,是作風之變、環境之變,更是發展之變。2024年,池州市政務服務滿意率居全省首位,法治化營商環境評議連續3年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五免之城’免的是繁瑣、通的是數據、減的是負擔、延的是支撐、優的是環境、贏的是民心。”池州市政府辦公室營商環境科負責人江洲鵬表示,池州將努力探索更多“池州經驗”,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貢獻池州力量。
法治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池州用“五免”實踐詮釋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在公平正義中安心發展,讓群眾在便捷服務中感受溫暖,這座山水之城正以法治為翼,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中安在線 記者 汪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