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體局文字解讀】《池州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28 10:43
來源: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 字號:[默認 大 超大]
2022年3月25日,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 池州市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池州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根據“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現由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對此政策作如下解讀: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為全面推進“十四五”時期我市教育高質量、有品質發展,加快推進池州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市建設,依據《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及遠景規劃》和《池州教育現代化2035》,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教育發展現狀,制定本規劃。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十四五”時期是安徽奮勇爭先、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池州跨越趕超、加速推進現代化“三優池州”建設的關鍵 5 年。近年來,池州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進步,在安徽發展格局中從“總量居后、人均居中”向“增速居前列、人均居上游”邁進,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樣,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需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教育發展仍不平衡不充分,還不能完全適應池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需要。主要表現在:科學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確立,素質教育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尚未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基礎教育領域區域、城鄉、校際發展不均衡問題仍然存在,“入園難”、“擇好校”等仍是社會熱點問題;人才培養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不夠,教育支撐引領創新發展的能力亟待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尚不能滿足教育現代化需要;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和教育功利化傾向依舊存在;教育對外開放、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成長教育面臨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育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提高質量為主題主線,創新教育組織形態,辦好更有質量、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教育。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規劃起草工作于2020年9月啟動,市教體局組織工作專班,在認真開展上級規劃文件學習,深入基層學習調研的基礎上,于2020年12月完成了規劃初稿起草工作。初稿完成后,市教體局邀請國家級專家嚴華銀來池指導,對規劃提出修改意見、建議,先后召集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廣泛座談討論,征求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對初稿進行修改完善后,分別征求了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教體局和市屬學校意見并再次對規劃進行修訂。2021年3月,市委教體工委聽取規劃起草工作情況匯報,對規劃修改文本進行了研究談論,提出修改意見,形成了規劃征求意見稿。2022年,市教體局結合國家、省教育最新決策部署和省教育“十四五”規劃出臺,對規劃征求意見稿進行了新一輪修改完善,重新征求各縣區教育部門、貴池區鎮街意見、建議,采納了部分意見建議后,修改完善的《“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經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原則同意,并經市司法局合法性審核通過,最終3月25日,由池州市教體局和池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
四、工作目標
到 2025 年,制度更加完備、結構更加優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務更加高效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基本建成,各級各類教育實現更高水平、更有質量的發展。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性機制更加完善,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高中教育更加多樣化、更具特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緊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動。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破解,教育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教育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現代化“三優 池州”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五、主要任務
圍繞“十四五”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目標,組織實施4大重點任務、10個教育重點建設工程。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實施新時代立德育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三大工程。具體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全市大中小學校思政課建設,強化思政課教學。實施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工程,建設一批“池州市中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評選表彰一批“池州市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能手”“池州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和“池州市年度十佳班主任”。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幫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開展“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活動,開展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新時代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
二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重點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優化整合、普通高中育人質量提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五大工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表現在科學規劃布局,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公辦園35所,新增學位9450個,妥善應對幼兒入園高峰需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具體表現為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學校、群體之間差距,到2025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國家優質均衡標準,貴池、青陽、石臺、東至4個縣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認定;建成義務教育集團8個;合理有序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套學校建設;實施“兩類學校”【寄宿制學校,農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建設。普通高中育人質量提升表現在健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普通高中布局調整力度,對10所普通高中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到2025年,創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3所,建成雙一流大學生源基地校5所。主城區公辦普通高中由5所調整為4所。實施池州一中質量提升工程,辦好錢學森班,打造全市龍頭示范校。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具體為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加大對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投入。
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包括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制度體系4個方面。具體表現為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推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布局調整,建好增量,盤活存量,確保充足的學位供給;完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完善學生綜合評價方法,構建消除大班額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課后服務社會化。推行城鎮學校集團化辦學,逐步形成以城帶鄉的集團化辦學模式。以池州職業技術學院為核心,推進池州職教集團實體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全市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新活力。
四是強化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障。包括全面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大力推進智慧學校建設、構建大中小學校安全保障體系、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個方面,重點實施研訓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建設、智慧教育建設兩大工程。具體為:到2025年,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55所,滿足城鎮化進程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新建改擴建高中階段學校3所,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新建改擴建120套教師周轉宿舍,解決特崗教師、支教教師和距家較遠教師住宿需求。加快建設智慧學校應用系統,推動信息技術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方位應用。
六、創新舉措
一是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態。二是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校建設美育場館,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享。三是把勞動教育納入“家長學校”指導內容,推動建立家校勞動共育關系。開展“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活動,開展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新時代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四是健全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五是總結推廣市直幼兒教育集團管理經驗,推進各縣區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建成幼兒教育集團5個,打造具有池州特色的幼兒教育模式。六是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等培育范圍的試點企業,按投資額30%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七是推進“職教高考”制度,分類考試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其中面向中職畢業生的錄取比例2022年達60%以上。八是建立全市拔尖人才選聘“綠色通道”和專項獎勵機制,每年拿出不低于各地招聘數的10%的崗位用于優質示范校人才引進。
七、保障措施
為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高質量推進我市教育事業發展,通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健全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強化政策供給,實施重大教育項目,強化政府教育督導等方面構建出切實有效的保障體系,確保在“十四五”時期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各縣區教育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制定本縣區規劃;還要加強專項監測督導,建立教育督導問責機制,強化教育督導檢查,主動接受各級各類監督。
八、下一步工作
完善《規劃》落實機制。包括健全責任分工和工作協同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加強《規劃》執行跟蹤與反饋。細化任務落實措施,要遠近結合,分階段實施,分步驟推進;營造共抓落實氛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多形式多途徑參與、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解讀聯系人:池州市教體局辦公室副主任 韓慧君
咨詢電話:0566-2317832